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3篇 |
免费 | 654篇 |
国内免费 | 35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92篇 |
综合类 | 690篇 |
化学工业 | 777篇 |
金属工艺 | 541篇 |
机械仪表 | 747篇 |
建筑科学 | 897篇 |
矿业工程 | 475篇 |
能源动力 | 251篇 |
轻工业 | 577篇 |
水利工程 | 433篇 |
石油天然气 | 378篇 |
武器工业 | 131篇 |
无线电 | 10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27篇 |
冶金工业 | 418篇 |
原子能技术 | 65篇 |
自动化技术 | 14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70篇 |
2020年 | 308篇 |
2019年 | 341篇 |
2018年 | 330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73篇 |
2014年 | 728篇 |
2013年 | 451篇 |
2012年 | 497篇 |
2011年 | 484篇 |
2010年 | 426篇 |
2009年 | 420篇 |
2008年 | 417篇 |
2007年 | 477篇 |
2006年 | 472篇 |
2005年 | 342篇 |
2004年 | 323篇 |
2003年 | 386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221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温宿—西秋地区托探1井在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获得重大突破,对库车南斜坡迎烃面多目的层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地质结构落实及圈闭刻画难度大,制约了潜山油气勘探。基于构造特征、潜山地层分布、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及勘探实践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潜山油气成藏新模式。温宿—西秋地区古生界构造为受前冲断裂沙井子—西秋断裂和反冲断裂乌什南断裂控制的背冲式构造,F1和F2两条次级反冲断裂使得背冲构造复杂化,形成3排古生界潜山构造,每排构造自近断层到远断层区古生界潜山地层由老变新。其中寒武系潜山地层分布范围最广、呈北东东向大面积展布,潜山储层以局限台地颗粒滩相白云岩为主,受多期构造活动、长时期暴露溶蚀叠加改造,裂缝—孔洞型白云岩优质储层规模连片发育。潜山油气藏表现为三叠系黄山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泥岩联合供烃、裂缝—孔洞型白云岩成储、上覆古近系膏盐岩封盖的生—储—盖组合样式;成藏具有“库车油气远源供烃、不整合面输导、迎烃面构造富集”的特征,主要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晚期(4—1Ma)。托探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温宿—西秋地区多排多... 相似文献
93.
常规PDC钻头切削产生的粉状或片状岩屑颗粒不便于地质录井,对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抽吸式微取心PDC钻头。该抽吸式微取心PDC钻头取消了常规PDC钻头心部的主切削齿,设置特殊的水力结构,使钻头心部在钻进过程中形成一定直径的竖直岩心并适时折断,通过负压抽吸作用将断的微岩心从钻头体内部流道带离井底。结合破岩仿真与液固两相流理论,研究了在岩心、岩屑与钻井液混合流动的流场中,射流喷嘴直径的大小对取心通道中抽吸效果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拟定条件下钻头直径为215.9 mm的微取心PDC钻头,当射流喷嘴直径为8 mm时,从排心孔排出的岩心、岩屑和钻井液的质量较高,其负压腔的抽吸效果较好。室内及现场试验表明:采集的岩心以柱状为主,岩心完整性和采集率高;在磨溪111井位嘉陵江组二段3亚段至长兴组上部地层,获总进尺805.65 m,平均机械钻速为4.57 m/h,最高机械钻速可达7.4 m/h;该钻头在嘉陵江组二段3亚段至飞仙关组一段(总进尺742 m)的机械钻速比该区块同层位的其他常规PDC钻头高出了50%以上。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发现的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结构都是含有Cu-O面的类钙钛矿结构。为探索Cu-O面的导电机制,寻找不含铜的高温超导体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钴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替代元素。最近Morozofsky等人在测磁化率时发现LaCa_2Co_3O_Y在227K出现超导转变,但未见详细报导。本文将介绍氧化物陶瓷材料NdCa_2Co_4O_Y晶胞参数的测定,以及其公度、非公度调制结构和孪晶、层错现象的观察、分析。NdCa_2Co_3O_Y样品由固态反应法制成。将分析纯的Nd_1O_3、CaCO_3、Co_2O_3粉末按摩尔比Nd:Ca:Co=1: 相似文献
95.
变压吸附工艺是国内小规模CO_2驱产出气处置的常用手段,而吸附剂是吸附分离的基础。选用6种沸石类吸附剂,测试了CO_2/CH4单组分吸附平衡等温线,分析了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优选了两种材料进行了CO_2-CH4混合气体竞争吸附实验,重点分析了温度、压力、气体组分、CO_2含量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评价了油、水含量对吸附剂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的分离系数与混合气体中CO_2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吸附体系压力的变化对混合气体分离效果影响较大。在初始气体CO_2摩尔分数50%、温度20℃、压力2.5MPa条件下,优选的吸附剂13X对混合气体的分离系数为25。油水的存在会对吸附剂的分离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温度20℃、压力2.5 MPa、13X吸附剂含水摩尔分数10%及含油摩尔分数10%条件下,吸附总量分别下降32%和78%,分离系数分别下降48%和78%。 相似文献
96.
某水平井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砂岩气区块,该井太2段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8.65%,平均渗透率为0.651 m D,储层压力系数0.9~1.0,温度55℃。该类储层存在压裂液破胶难度大、压后返排困难、压裂液对地层伤害大等问题。针对该类储层特征,优选了低伤害胍胶压裂液配方,室内研究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各项性能良好:在170 s-1,55℃,剪切2 h,黏度大于50 m Pa·s;55℃下破胶1 h,破胶液黏度在5 m Pa·s以下;表面张力19.66 m N/m;防膨率92.64%;岩心基质渗透率损害率为13.34%。该井使用连续混配装置进行配液施工,现场施工情况表明,压裂液性能良好,施工压力稳定。压后1 h快速放喷返排,返排效果良好,压后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详细介绍了广角富氏变光谱仪中使用截断奇异值分解进行视场补偿时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了这种方法在不同视场角、不同波数范围等情况下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保角变换求势函数的方法,导出了微带线中的归一电场分布的表示式,并根据小孔耦合理论导出了微带线间通过公共壁上圆孔耦合度的表示式。它表明耦合度是频率、小孔半径及电磁极化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