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46篇
能源动力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在Ti-Al-Cr-Mn四元系热力学优化评估的基础上[1],利用钼当量与钛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关系,设计了一种低成本α+β型钛合金Ti4.5Al12Cr4Mn,用水冷铜坩埚成功制备.采用金相显微镜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其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发现:Ti4.5Al12Cr4Mn是一种α+β型钛合金,与期望的微观组织结构一致,室温拉伸强度Rp0.2=1196.83 MPa,Rm=1 384.22 MPa,但塑性比较低,δs仅为5.8%,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2.
热风炉蓄热室内气流分布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紊流三维数学模型对内燃式热风炉内冷风在蓄热室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发现其分布极不均匀,大大地降低了热风炉的蓄热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寻求改善其分布的途径.同时把模拟结果应用到了生产实际中,实践证明该研究成果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
摘要:过渡包在薄带连铸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结晶器入口钢液成分与温度更加均一,研究钢液在过渡包内的流动以及其出口钢液温度的分布对薄带连铸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某钢厂多流式过渡包,提出在包内增加坝堰组合以优化钢液在包内的流态以及温度分布。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过渡包内不同控流装置下钢液的流态和温度分布,同时通过各流出口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温度值差来考察钢液分布的均匀性。研究发现增加坝堰组合后,过渡包内流态与温度分布更加均一且稳定,过渡包内设置坝高30mm,堰高30mm,坝堰间距120mm,堰距入口中心距离253mm为最优方案,其平均停留时间方差较原模型减少82%,各出口温度极差较原模型减少67%。数值模拟结果同物理模拟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44.
使用有限元商业软件CALCOSOFT3D中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Fe-C合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进行了模拟.形核模型采用基于高斯分布的连续性形核模型,两种形核分布函数分别处理型壁和熔体内部的形核:枝晶尖端生长速度与局部过冷度的关系采用KGT模型.计算了不同浇注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及溶液内部形核过冷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随着浇注温度从1778K升到1823K,晶粒密度由1.993×10~7m~(-2)减小到1.983×10~7m~(-2),晶粒平均半径从183μm增大到196.3μm;当对流换热系数由500W/(m~2·K)增加到5000W/(m~2·K),晶粒密度由2.114×10~7m~(-2)减小到1.983×10~7m~(-2),晶粒平均半径从161.2μm增大到196.3μm;随着最大形核过冷度的增大,晶粒平均半径增大,当过冷度为8,平均晶粒半径达到233.8μm.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Co和Cu取代Ni以及磁热处理对La0.67Mg0.33Ni3-xMx(M=Co,Cu)(x=0,0.5)合金吸放氢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被Co和Cu元素部分替代后,合金的吸放氢量增大,放氢温度降低,吸放氢特征时间(tc)减小,吸放氢过程中的扩散活化能降低。磁热处理明显地提高了3种铸态合金的吸氢量,增大了吸放氢平台宽度,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其中磁热处理对La0.67Mg0.33Ni2.5Co0.5合金改性效果最好,吸放氢量分别为1.40%和1.32%(质量分数,下同),放氢峰所对应的温度为77.8℃,吸放氢特征时间"tc"为91.4和379.3s,吸放氢扩散活化能分别为16.3和23.3kJ/mol。  相似文献   
46.
赵显久  张捷宇  许晋 《上海金属》2022,(2):84-92+97
针对超低碳铝镇静钢的不同处理阶段,即从精炼、中间包、结晶器到铸坯不同位置进行在线取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试样中夹杂物的类型及尺寸,结合钢包顶渣变化及连铸生产情况分析夹杂物的来源。对比分析了结晶器电磁搅拌的电流(400和500 A)对铝镇静钢中夹杂物去除的影响。研究表明:精炼处理后夹杂物以脱氧产物Al2O3为主,并伴有CaO夹杂,CaO来源于钢包顶渣与钢液中[Al]sol的反应。中间包内夹杂物仍以Al2O3为主,复合少量MgO,后者源自中间包衬的侵蚀。与400 A搅拌电流相比,500 A搅拌电流下弯月面卷渣较多,但大尺寸的Al2O3夹杂物减少。  相似文献   
47.
本文采用Gleeble-1500B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铸造 Mg-2.5Nd-1.0Zn-0.5Zr稀土镁合金在变形温度为200~400℃、应变速率为0.001~0.1 s?1,变形程度为30%条件下的高温压缩变形行为,分析了实验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g-2.5Nd-1.0Zn-0.5Zr镁合金热变形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是影响合金热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应变速率越低,温度越高时更容易发生再结晶。提高变形温度和变形量、降低应变速率,均使动态再结晶程度增加,晶粒尺寸加大。  相似文献   
48.
采用κ-ε双方程模型模拟计算了冷态燃气在轴对称渐扩燃烧器内的有旋流动状态;分析了不同旋流强度对速度分布、回流区形状大小的影响及旋流强度与出口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报了有旋流和无旋流下燃烧器内的流场分布;给出了燃烧器出口速度随旋流强度的变化趋势,为燃烧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基于范德华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D3),通过优化乙醇几何参数,计算Pt低指数品面上的吸附能、态密度、功函数和Bader电荷,系统研究了乙醇在Pt低指数晶面上的吸附过程.结果 表明,乙醇分子到Pt(110)晶面的距离最小,相互作用最强;乙醇在Pt低指数晶面上的吸附能顺序为Pt(110)>Pt (100) >Pt(1...  相似文献   
50.
用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热浸镀55%Al-Zn-1.6%Si合金镀层和某商用热浸镀锌层在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清除腐蚀产物后镀层表面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热浸镀55%Al-Zn-1.6%Si合金镀层耐盐雾腐蚀性约为商用热浸镀锌层的2.5倍.商用热浸镀锌层腐蚀表现出显著的扩散控制特征,而热浸镀55%Al-Zn-1.6%Si合金镀层腐蚀主要由电极表面电荷转移过程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