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H13钢和两种新型Mo-W-Co系热作模具钢(A1、A2)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o、W、Co元素的加入使试验钢的最佳淬火温度提高至1050℃,回火二次硬化峰温度仍为510℃;含有更高合金含量的A2试验钢的淬火峰值硬度和回火二次硬化峰值硬度分别达到64.0 HRC和61.5 HRC,高出H13钢5.5 HRC和6.2 HRC。回火时Mo-W-Co系热作模具钢更早析出含W、Mo以及V的碳化物,并在620℃回火后与H13钢600℃回火后的硬度相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更高。此外,Mo-W-Co系热作模具钢A1、A2的热稳定性优于H13钢,适用制作于高温高应力工况下的专用热锻模具。  相似文献   
52.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不同淬火冷却速度对H13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淬火冷却速度从12.6℃/min提高到40.7℃/min,经590℃回火6 h后,试验钢中的马氏体板条束宽度从340 nm减小至150 nm。此外,条带状及球状碳化物沿晶界的析出量显著减少;试验钢的室温冲击性能和硬度值均有一定的提高。试验钢以40.7℃/min淬火冷却+590℃回火6 h后在厚度方向的最低冲击吸收能量达到14.6 J;而试验钢以12.6℃/min淬火冷却+590℃回火后,晶界处合金元素偏聚严重,其中Cr、Mo和V元素含量分别高出基体约16%、23%和210%。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w(C)=039%和w(C)=053%的2种Cr17Mo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种钢材经适当的淬、回火处理后,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在弱酸和氧化性酸(醋酸和硝酸)中,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4.
利用相分析、SEM及TEM试验方法,结合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了H13钢平衡相图,研究了不同固溶预处理及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对H13热作模具钢的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13钢经1000、1050和1100℃固溶预处理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以V为主的MC型未溶碳化物数量逐渐减少,1100℃固溶预处理...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固溶温度、时效温度及时间对10Ni2Cr2MnCuMoVAl塑料模具钢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10Ni2Cr2MnCuMoVAl钢的组织主要是板条马氏体构成,且随固溶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发生明显宽化,并在890℃固溶后达到硬度最高值。时效处理后的组织由板条马氏体、粒状贝氏体和析出碳化物构成。当时效温度区间为460~520℃,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强度逐渐升高,韧性逐渐降低,并在520℃达到强度峰值;时效温度高于520℃时,随着温度升高,材料硬度降低,冲击韧性升高。分析在540℃不同时效时间处理后的性能可知,试验钢在8h达到力学性能峰值。通过比较试验钢在不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数据,10Ni2Cr2MnCuMoVAl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80℃固溶处理2h+空冷,随后在520℃时效处理4h+空冷。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不同淬、回火工艺对新型冷作模具钢CPR和D2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R钢在共晶碳化物偏析上较D2钢有所改善。CPR和D2钢在1050℃奥氏体化后,油冷淬火的硬度分别达到64.7和65.0 HRC,更高温下淬火CPR钢仍有较高的硬度。不同温度回火试验钢存在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CPR钢回火稳定性较D2钢好,热处理温度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57.
 采用OM、SEM并结合Thermo-calc计算和Image-proplus 6.0分析,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冷作模具D2(Cr12Mo1V1)和DC53(Cr8Mo2SiV)钢碳化物溶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以后,两种钢中的碳化物的体积分数相差10%左右,D2钢的碳化物类型主要为M7C3型,DC53钢的碳化物在低于1000℃时主要为M23C6型,高于1000℃时为M7C3型。高于1200℃时,DC53钢碳化物基本溶解,而D2钢在1300℃高温时还有少量的碳化物。平均粒径为0.2~0.4μm的碳化物数量最多,在0.6~1.2μm粒径区间的碳化物数量随温度的增高而递减。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未溶碳化物的面积分数逐渐减少,并得到了未溶碳化物体积分数、面积分数随加热温度变化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58.
在算法TCP_RD的基础上,针对无线链路高误码率和突发性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算法TCP_WR,该算法提出了双阈值分级控制和窗口即时恢复的思想.模拟结果表明TCP_WR有效地解决了无线链路高误码率和突发性问题.  相似文献   
59.
热处理对高速钢W6Mo5Cr4V3Co8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M,SEM,EDS,TEM以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不同尺寸规格的粉末冶金高速钢W6Mo5Cr4V3Co8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别于普通高速钢,粉末冶金高速钢微观组织中没有大颗粒尺寸共晶碳化物,退火组织中碳化物均匀、细小,颗粒尺寸小于3μm。因此,不同尺寸规格钢材以及不同截面方向的组织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试验钢在1080~1180℃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淬火都能够获得67 HRC以上的硬度。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淬火奥氏体晶粒尺寸非常细小;经过高温回火后,试验钢存在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二次硬化峰出现在520℃。二次硬化现象是由残留奥氏体转变和合金碳化物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TEM分析显示,试验钢经高温回火析出的二次硬化碳化物包含VC;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尺寸粉末高速钢的冲击韧性基本相当,同一钢材其横向和纵向的冲击韧性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6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检测手段对H13热作模具钢低倍检验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材心部裂纹长度约650μm,且在该裂纹内部,以(V,Ti)C为主的共晶碳化物面积约3500μm~2。从夹杂物尺寸角度分析,退火材裂纹处12μm的夹杂物比例高达28.94%;从夹杂物类型的角度分析,脆性夹杂物Al_2O_3比例高达30.36%,Mn S-Al_2O_3复合夹杂比例为19.35%。试验钢钢锭凝固过程中形成严重的组织偏析,偏析带中大量的脆性Al_2O_3、Al_2O_3-Mn S复合夹杂物、粗大块状的共晶碳化物偏聚产生内应力,是造成试验钢退火材心部产生微裂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