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2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清东  李硕  张勃洋  谢璐  李瑞 《金属学报》2019,55(7):919-927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金属层合板轧制复合过程界面区材料的微观变形行为,从力学性能和位错运动的角度,对比研究双金属FeCrNi/Fe与单金属的压缩变形,揭示非共格界面对金属微观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金属模型与2种单金属模型在应力-应变关系和变形行为规律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由于复合界面的存在,变形过程中双金属模型纯Fe基体中的位错在界面附近积累,界面原子的局部剪切作用使FeCrNi基体中的位错形成变得容易,降低了FeCrNi基体的屈服强度;复合界面对于变形过程中位错传播的阻碍作用,使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得到提高,变形过程中2种金属基体内位错密度的交替变化导致2种金属基体的变形量也对应呈现交替变化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42.
连续退火炉内带钢张力设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现代化冷轧宽带钢连续退火生产线上,带钢有时会出现横向瓢曲,现场也称之为"热瓢曲",此一瓢曲对机组生产及产品质量危害极大.研究表明,"热瓢曲"与带钢张力设定正确与否密切相关.基于对带钢"热瓢曲"形成机理的新的认识和力学分析模型及有限元数值仿真结果,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连续退火炉内带钢张力设定的方法和模型,并开发了张力设定软件供工厂使用,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中水质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主要污染指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性。通过对其进行回归计算分析后,发现它们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出水指标回归计算及检验结果如下:BOD5、SS、TN、TP与CODCr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12、0.9675、0.9541、0.8705,检验值F都大于F0.01。据此若测得一指标后,可以利用其相关性,换算出其它指标的量值,从而减少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44.
带钢高温态横向瓢曲的理论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连续退火生产线上处于高温态的薄宽带钢的横向瓢曲的生成机理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认为传统认知的横向瓢曲是横向温差造成的所谓“热瓢曲”的论断并不正确,带钢横向瓢曲的主因是由于带钢宽向中部局部区域张力集中导致不均匀拉伸变形造成的局部屈曲,即类同于冲压成形中的起皱皱曲变形,并通过解析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揭示出带钢横向瓢曲变形过程的力学规律;借鉴YBT试验方法,以冷态下的板料不均匀拉伸试验验证了解析分析方法和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研究提出了抑制连续退火炉内带钢“热瓢曲”现象的一系列对策措施,用于宝钢股份2#连退机组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5.
六辊CVC轧机辊系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求解具有特殊辊廓曲线和辊间接触状态的六辊CVC轧机辊系三维弹性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合理解决了对辊间接触压扁变形的建模问题,实现了对较复杂变形的求解。以国内某1420冷轧机组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实际数据,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求解六辊CVC轧机的辊系三维弹性变形,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6.
钢板残余应力盲孔测量法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钢  张清东  王春海  张勃洋  孔宁 《焊接学报》2020,41(9):49-59,80
盲孔法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为了在薄钢板残余应力检测时更合理使用盲孔法并获得最好的测量精度,设计制作钢板试样在拉伸(压缩)试验机上施加拉力或者压力,使用盲孔法重复测量钢板内应力多次并与其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结果表明,最小可稳定感知的拉伸和压缩应力都大约为1 MPa,在各应力水平下测量值都存在一定大小的偏差和分散性. 随着拉应力的增大,测量的准确度和重复性也都提高,并在大于60 MPa以后趋于稳定;随着压应力绝对值的增大,测量的准确度和重复性也都提高,并在大于35 MPa之后达致稳定;当应力水平在?10 ~ 25 MPa之间时,测量的准确度和重复性都较差. 建立测量精度补偿修正模型,经过修正后盲孔法对于高应力(拉应力大于25 MPa,压应力小于?10 MPa)水平的测量准确度都可以显著提高;但对于低应力(拉应力小于25 MPa,压应力大于?10 MPa)水平的测量准确度与重复性仍都较低,建议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增加测量次数以保证测量结果可信度. 将所建立的测量精度修正方法用于针对某公司热轧汽车大梁钢板分条前钢板残余应力的实际测量,测量发现产生分条翘曲缺陷的热轧钢板都存在横向残余应力大于纵向残余应力的现象,为研究分条翘曲问题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47.
针对冷轧宽带钢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上的拉矫机,为了建立可针对不同钢种、规格、来料板形的拉矫机插入深度、延伸率和工艺张力等重要工艺参数的设定模型,结合对拉矫变形过程的力学分析和现场实测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结果,从板形良好的钢卷中择取有代表性的生产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将良好的操作经验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BP网络模型的自适应和自学习优势设定带钢拉矫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此模型可以将新的样本随时添加到网络的矩阵中,对新品种具有较好的扩展能力。经现场试用表明,它能准确地预设定拉矫机工艺参数,基本满足工厂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8.
CVC工作辊磨损和热凸度对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仿真研究了磨损和热凸度对CVC技术板形控制性能的影响,指出CVC工作辊磨损量达到0.2mm时就有可能使CVC轧辊移动对板形的控制作用畸变,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49.
热带精轧机组工作辊初始辊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轧制过程中带钢的板形控制和运行性问题,建立了系统的热轧精轧机组工作辊初始辊形的计算方法,为实际生产中初始辊形的确定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实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测分析了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的基本构成和厚度分布情况,为优化酸洗工艺,提高冷轧成品表面质量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