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2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R2级表面镀锡基板平整轧制过程表面粗糙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孟  张清东  李瑞  王波 《钢铁》2010,45(12)
以某厂连退机组R2级表面镀锡基板产品开发任务为依托,通过在试验生产中带钢整体取样和离线测量表面三维形貌,以工业试验方法研究揭示了双机架平整轧制过程中带钢表面粗糙度的遗传与变化规律,运用逐步回归方法针对大量实测数据建立了双机架平整轧制过程带钢表面粗糙度遗传与变化的预测模型,并根据试验掌握的带钢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和拟合获得的带钢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建立了R2级表面镀锡基板的连退平整轧制过程粗糙度控制的工艺策略、设定模型和工艺参数,形成一套R2级表面镀锡基板粗糙度控制技术。将该套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国内首次成功开发出R2级表面镀锡板,并且使R级表面镀锡基板粗糙度控制精度显著提高,其中满足粗糙度精度窗口[0.37μm,0.47μm]的合格率达到65.33%,基本消除了镀锡辊涂后的表面印刷图案的色差和鲜映度缺陷。  相似文献   
72.
为建立准确的低碳马氏体钢淬火过程数值计算模型,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对单轴应力作用下Q460D钢马氏体相变的相变塑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无应力循环和外加应力的实验过程,在试样径向膨胀曲线中分离出了相变塑性应变.实验结果表明,相变塑性应变随外加应力的增加而增大,相变塑性应变与施加应力大致呈线性关系.采用Greenwood-Johnson模型得到了Q460D钢的相变塑性系数.利用所得相变塑性系数计算出膨胀曲线,并与实测膨胀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文章结果可用于Q460D钢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3.
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板形调控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的板形调控性能,研究开发了专用于分析二十辊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辊系一轧件一体化仿真模型及软件工具,对国内某厂硅钢和不锈钢轧制用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辊系及轧件的变形行为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承载辊缝曲线、ASU调节特性、第1中间辊轴向横移对边降的控制能力、第2中间辊随动辊凸度对板形调控性能影响、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等结果,进而分析了轧制过程中各板形控制手段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74.
简介KDONAr-15000/19000/540型空分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行情况,详细分析空分设备调试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阐述为提高空分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所采取的改进措施,最后指出尚待解决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75.
针对极薄镀锡基板(马口铁)冷轧生产中出现的一类新的复杂板形翘曲缺陷,通过测量分析其翘曲位移模态并与常见的板形C翘及L翘等简单板形翘曲缺陷比较而将其命名为反向C翘缺陷,通过力学建模及模拟计算提出该反向C翘类板形翘曲缺陷产生的力学机理——带钢横截面上各点的纵向延伸在厚度方向存在差值并且该差值沿宽度方向呈复杂不均匀分布所导致的带钢复杂弯曲变形行为。在板形同向C翘研究基础上,抽象建立带钢反向C翘的初应变驱动弯曲变形力学模型,分别推导建立带钢反向C翘变形的解析模型和样条有限元模型及相应求解算法,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相互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正确性并都与工厂实际存在的反向C翘现象取得一致。研究揭示带钢板形C翘的变形规律与影响因素,获得板形C翘与带钢纵向延伸在厚度方向的差值沿宽度方向的分布形式的关系,发现当此延伸差值沿带钢宽向呈均匀分布或者对称抛物线分布形式时将对应产生不同曲率及翘高的同向C翘,当此延伸差值沿带钢宽向呈不均匀线性分布或者不均匀单调非线性曲线分布形式时将对应产生不同曲率及翘高的反向C翘,进一步还发现如果此延伸差值沿带钢宽向呈更为复杂的曲线分布形式时将会对应产生更为复杂的C翘模态,计算给出了3种典型对称复杂延伸差分布形式所导致产生的对称周期性C翘模态。将生产中所见的反向C翘和仿真预测到的周期性C翘,纳入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提出的带钢平直性缺陷分类,建立新的带钢平直性缺陷分类。  相似文献   
76.
基于具体生产机组设备和工艺条件,对SUS301和SUS304硬态不锈钢的冷轧生产工艺规程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硬态不锈钢生产过程中表面硬度的相关工艺参数,提出了针对硬态不锈钢生产的冷轧工艺规程调整方法,并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压下率设定模型,建立了宝新公司自有的硬态不锈钢表面硬度的工艺控制技术。相关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后,SUS301和SUS304硬态不锈钢产品的表面硬度控制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7.
DSR板形调控功效的ANSYS仿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板形调控功效是板形控制技术的核心所在 ,也是板形自动控制系统模型设计的主要依据。运用有限元软件对 2 0 3 0冷连轧机组DSR支持辊的板形调控功效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各工况因素对调控功效的影响 ,建立了DSR板形调控功效矩阵。研究结果对DSR板形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现代化冷连轧机的最佳机型配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轧机机型的选择是建设冷连轧机时需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机型的含义及其选型理论和原则,定义了评价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7项指标。利用建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详尽分析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冷轧机型(如HCW、HCMW、UCMW、CVC4、CVC6、DSR和PC)的板形控制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1800冷连轧机的最佳机型配置方案,对新建宽带钢冷连轧机的选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魏钢城  张清东  陈先霖 《钢铁》2007,42(4):46-49
以2 250 mm热连轧精轧机为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针对末机架在轧制薄带钢时因出现工作辊端部压靠而引起的整机板形控制性能劣化问题,进行了多种工况的定量研究,得出轧件规格和轧制力对工作辊端部压靠的产生及压靠程度的影响,揭示了工作辊端部压靠对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严重负面影响.通过比较研究轧机抵抗工作辊端部压靠的能力,提出了采用基于变接触轧制策略的变接触支承辊初始辊形设计的技术对策,并在投入实际生产使用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0.
在热轧带钢生产中,工作辊温度是影响带钢板形和凸度的重要因素。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工作辊的二维非稳态温度场计算模型,对精轧工作辊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等对工作辊辊温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下工作辊的冷却效果要好于上工作辊的冷却效果;出口侧水量越大,工作辊表面处于高温状态的时间就越短,表面温度下降的越快,有利于抑制工作辊氧化,减少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带钢温度越高,工作辊在轧制过程中的最高表面温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