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0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8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采用粉碎白铜合金废料→酸浸出→N902萃取分离出铜离子→P204萃取分离出锌离子→水相中剩余硫酸镍溶液工艺回收白铜合金废料中的有色金属.经实验得到较优回收工艺条件是将初步机械粉碎的白铜合金投入硫酸溶液中反应,得到浸出液:使用铜特效萃取剂N902首先分离出浸出液中的铜离子.整个工艺完成了铜、镍和锌三种主要离子间的分离,得到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镍三种产品.  相似文献   
82.
冰晶石(Na3AlF6)是炼铝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助溶剂,在其他行业也有较广的用途.简要介绍了不同的合成工艺,分析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在此基本上,研究了合成工艺应用于氟碳铈型稀土矿伴生氟资源的利用领域,为稀土清洁生产及氟的资源化提供了应用途径,给出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3.
利用已开发的伴生元素在铜熔炼过程中分配行为的计算机模型,对贵溪冶炼厂铜闪速熔炼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其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一致性很好,并利用M.Nagamori的悬浮指数方程对渣中铜和硫的机械夹杂损失进行了计算.探讨了铜机械损失的形态,认为铜在渣中机械夹杂部分主要是以硫化物形态存在。同时对氧分压、冰铜品位、渣中四氧化三铁及铜溶解损失和机械损失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了氧分压、冰铜品位、渣中四氧化三铁对铜溶解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85.
选择性氯化法提取白云鄂博中品位混合精矿中稀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白云鄂博中品位混合稀土精矿经脱氟处理 ,采用氯化铵法回收稀土。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及固氟剂用量对稀土氯化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稀土浸出回收率达到 85 %。而浸出液中非稀土杂质的含量低 ,特别是钍的含量仅为 0 .0 0 0 1g/ L (WRE/Th=8.0 5× 10 4) ,从而实现了稀土与钍等非稀土的预分离。达到了选择性氯化混合稀土矿中稀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选择性氯化提取攀西稀土矿脱锰矿泥中稀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化铵焙烧法处理攀西稀土矿脱锰矿泥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 ,对焙烧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化铵用量进行了优化 ;确定了最佳焙烧条件为 :反应温度 40 0℃ ,氯化铵用量NH4 Cl/脱锰矿泥 =0 30 ,反应时间为 6 0min ;其稀土浸取率达到 83 2 9% ;中间实验得到稀土浸出率为 80 %。进一步采用N2 3 5对该稀土浸出液萃取净化除铁、P50 7萃取提取稀土后 ,最后得到了稀土相对纯度为 96 3 %的混合稀土氯化物  相似文献   
87.
超声波在浸出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超声波在浸出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超声波在强化浸出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废旧锂离子电池含有大量的钴、铜等紧缺有色金属元素和六氟磷酸锂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本文采用“拆解→NMP浸泡正极材料→钴酸锂粉末的浸出→P204萃取除杂→P507萃取分离钴、锂离子”流程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获得了合格的氯化钴溶液,该工艺的特点在于:正极片中的铝箔以单质形态回收,而正极材料中97.33%的钴以氯化钴的形式回收,成功地实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色金属的分离与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89.
巯基苯并咪唑类捕收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通过对巯基苯并噻唑类捕收剂(MBT)的单点能、荷电分布以及前线轨道等量子化学参数的计算,研究了2-巯基苯并噻唑类捕收剂的电子转移能力ΔN与取代基团的关系.结果表明,取代基团碳链增加、供电性增强,分子的HOMO轨道能量升高,电子转移能力增强,据此设计了11种巯基苯并咪唑(MBI)类新型捕收剂,合成了其中3种理论活性较高的化合物EMBI,PMBI和BMBI,并通过药剂对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的吸附行为进行表征,对矿物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次序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矿物对3种捕收剂的吸附量随取代基团的增加而增大,由大到小次序为:BMBI,PMBI,EMBI,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0.
SiO2/(γ-Fe2O3-SiO2)磁性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γ-Fe2O3-SiO2复合材料,并在其表面进行SiO2包覆,获得了纳米尺寸磁核的单分散球形SiO2/(γ-Fe2O3-SiO2)颗粒.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实验结果说明:Fe2O3-SiO2复合物经过700℃以上温度煅烧30 min后才出现γ-Fe2O3晶相,更高温度或者更长的煅烧时间将导致γ-Fe2O3向α-Fe2O3的转变;经SiO2包覆后得到的SiO2/(γ-Fe2O3-SiO2)为粒径均匀的单分散球形颗粒,颗粒尺寸在150~200 nm左右,内部核心为γ-Fe2O3颗粒,外层则被严密的SiO2包裹.通过将纯Fe3O4粉外层直接包覆SiO2做对比实验表明,SiO2/(γ-Fe2O3-SiO2)具有更加优异的磁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磁性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