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篇
冶金工业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智建国 《冶金译丛》1995,(4):14-18,8
一种实验级可用于氧气顶吹转炉冶炼的氧枪已被开始和试验,这种新型氧枪采用热导管技术,使氧枪使用中不用任何冷却循环水管。氧枪喷嘴处于约1MW/m^2的热流也可在正常的正碳速度和供氧强度下被很快散发,另外,一个较易使用的软件程序“HEATPIPE”(热导管)已经开发,并证明能用于热导管和氧枪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智建国  司永涛  李春龙  刘浏  岳长清  田荣斌 《钢铁》2004,39(Z1):436-438
为生产高级别管线钢和冷轧板钢作准备,通过分析210t顶底复吹转炉-LF炉精炼-连铸(CSP)-轧制工艺流程生产Q235B钢的洁净度水平,提出了CSP生产钢的洁净度工艺控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钢液中Ce及其化合物的热力学行为,预测了Ce加入钢液后的稳定化合物类型及其变化规律。阐述了Ce化合物粒子及固溶Ce对钢铸态组织的细化机理,并揭示了其细化凝固组织的规律。分析了Ce变质处理对钢铸态成分均匀性的改善效果,及其降低钢中元素偏析的机理。最后指出了稀土Ce改善钢铸态组织和均质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组织检验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规格82B拉拔劈裂脆断问题.结果表明:劈裂断口试样的中心处,由于锰、铬偏析而出现异常的马氏体组织,导致其变形与基体不一致,在拉拔过程中中心马氏体断裂成为裂纹源.断口附近表面存在结疤和擦伤等表面缺陷,中心马氏体和表面缺陷共同导致大规格82B拉拔劈裂脆断.通过优化合金元素锰、铬的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采用双精炼LF+RH的冶炼工艺和2250mm热连轧机组的一步Q&P工艺开发了稀土NM400热轧卷板,运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对钢中夹杂物的变形、组织形态、晶粒度尺寸以及冲击韧性的影响,重点围绕微量稀土元素提高NM400低温冲击功进行机制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添加微量稀土易于钢中[O]和[S]结合,形成近似球状的高熔点RE-S-O化合物,有效地降低MnS和Al2O3-CaO复合夹杂物的形成概率,且在钢液凝固过程中起到异质形核作用,细化产品的显微组织,提高耐磨钢的低温韧性,特别是在-60℃情况下,NM400稀土耐磨钢的横向冲击功较常规NM400耐磨钢提高了92.3%,弥补了常规耐磨钢低温韧性较差的不足,扩展了耐磨钢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结晶器保护渣熔化速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结晶器保护渣熔化速度测定方法的国内外现状 ,提出用坩埚法测定的方法。与灰熔点仪法和GX -高温物性测试仪法进行对比研究 ,表明在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和代表性方面 ,坩埚法是目前结晶器保护渣熔化速度测定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从高效化连铸生产、近终形连铸连轧技术、转炉高效化生产技术、精炼处理技术、炼钢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归纳了炼钢工序、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具体的发展方向,并以此对比分析了包钢炼钢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包钢IF钢的基础上进行加稀土试验,研究了稀土对IF钢液洁净度变化,得出RH出站时渣中未发现稀土氧化物,在浇铸过程中发现渣中含有CeO和Ce2O3,存在的价态为+2、+3价;加稀土与未加稀土时,对渣中氧化性以及钙铝比的影响不大,中间包TFe含量基本上在5%左右,CaO/Al 2O 3均稳定在1.3左右;未加稀土炉次中铸坯厚度方向Al2O3尺寸较大,内外弧到铸坯中心增大,稀土加入之后铸坯中Al 2O 3尺寸降低,Al2O3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陆斌  陈芙蓉  智建国  耿如明 《金属学报》2020,56(9):1206-1216
在高强钢中加入5×10~(-6)和23×10~(-6)稀土Ce,研究了Ce对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微观组织、原奥氏体晶粒以及焊接接头断口形貌的影响与机理。钢中含Ce量为5×10~(-6)时,能在镁铝夹杂物外围生成少量CeAlO_3夹杂物,但不能完全改性镁铝夹杂物,当Ce添加量达到23×10~(-6)后,Ce能够完全改性MgO-Al_2O_3尖晶石,生成(CeCa)S+MgO-Al_2O_3+MnS稀土夹杂物。对含有Ce的高强钢板进行模拟焊接,结果表明,在4组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钢中加入23×10~(-6)Ce后,比钢中加入5×10~(-6)Ce的钢焊接热影响区的Charpy冲击功有所提高。微观组织分析发现,23×10~(-6)Ce含量的高强钢试样焊接热影响区断口形貌呈现韧窝状,韧性更好;当热输入从25 kJ/cm逐步提高到100 kJ/cm时,含5×10~(-6)Ce的高强钢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加了75.6%;含23×10~(-6)Ce的高强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加了52.4%,即钢中Ce含量的增加抑制了焊接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对比,说明稀土Ce在高强钢中起到了延迟焊接热影响区上贝氏体组织形成的作用,同时抑制焊接过程中原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了稀土夹杂物钉扎于原奥氏体晶界,抑制焊接过程中晶粒的长大,验证了稀土Ce对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性能改善的机理。本工作表明应用稀土氧化物冶金可以改善稀土高强钢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业生产700 MPa级高强度调质态钢板,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模拟焊接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硬度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设备对比研究了稀土Ce对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HAZ)显微组织、晶粒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为25 kJ·cm?1和50 kJ·cm?1时,无稀土钢焊接热影响区冲击功分别为84.8 J和24.5 J,Ce质量分数为0.0018%的钢焊接热影响区冲击功分别为110.0 J和112.0 J,因此钢中加入适量Ce能够有效改善钢板焊接韧性。对比分析两种实验钢焊接热影响区晶粒尺寸和显微组织可以看出,随着焊接热输入值增大,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均逐渐从马氏体、下贝氏体转变为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且奥氏体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但相同焊接热输入下,含Ce钢焊接热影响区晶粒尺寸显著减小,组织更加细小,且脆性的上贝氏体组织减少,从而显著提高了700 MPa级高强钢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