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989篇 |
免费 | 5940篇 |
国内免费 | 438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827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7694篇 |
化学工业 | 12586篇 |
金属工艺 | 5343篇 |
机械仪表 | 6934篇 |
建筑科学 | 10306篇 |
矿业工程 | 5536篇 |
能源动力 | 2609篇 |
轻工业 | 11479篇 |
水利工程 | 4872篇 |
石油天然气 | 5234篇 |
武器工业 | 1154篇 |
无线电 | 1015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440篇 |
冶金工业 | 4749篇 |
原子能技术 | 1311篇 |
自动化技术 | 90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7篇 |
2023年 | 2789篇 |
2022年 | 3135篇 |
2021年 | 3460篇 |
2020年 | 2953篇 |
2019年 | 3154篇 |
2018年 | 3076篇 |
2017年 | 1557篇 |
2016年 | 1858篇 |
2015年 | 2364篇 |
2014年 | 5920篇 |
2013年 | 3936篇 |
2012年 | 4437篇 |
2011年 | 4698篇 |
2010年 | 4272篇 |
2009年 | 4482篇 |
2008年 | 4347篇 |
2007年 | 4549篇 |
2006年 | 4213篇 |
2005年 | 3947篇 |
2004年 | 3743篇 |
2003年 | 3376篇 |
2002年 | 2898篇 |
2001年 | 2752篇 |
2000年 | 3020篇 |
1999年 | 3076篇 |
1998年 | 2837篇 |
1997年 | 2796篇 |
1996年 | 2721篇 |
1995年 | 2419篇 |
1994年 | 2160篇 |
1993年 | 1747篇 |
1992年 | 1818篇 |
1991年 | 1739篇 |
1990年 | 1694篇 |
1989年 | 1327篇 |
1988年 | 471篇 |
1987年 | 505篇 |
1986年 | 450篇 |
1985年 | 444篇 |
1984年 | 385篇 |
1983年 | 341篇 |
1982年 | 317篇 |
1981年 | 279篇 |
1980年 | 168篇 |
1979年 | 122篇 |
1978年 | 73篇 |
1975年 | 28篇 |
1965年 | 31篇 |
1959年 | 3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形成SOI结构的ELO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常压外延系统中,利用 SiCl_4/H_2/Br_2体系在SiO_2上外延横向生长(ELO)单晶硅技术.比较了Br_2和HCl对硅的腐蚀速率,发现前者对娃的腐蚀速率约比后者慢一个数量级,指出Br_2的引入有着重要意义.给出了Br_2和H_2对Si和SiO_2的腐蚀速率曲线,讨论了外延横向生长速率对SOI结构的材料表面形貌的影响.在该 SOI膜上制造了 MOS/SOI器件,其N沟最大电子迁移率为360cm~2/V.s(沟道掺杂浓度为 1×10~(16)/cm~3),源-漏截止电流为 9.4×10~(-10)A/μm.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有效相对增益方法分析电气距离、光伏出力大小对青海海西电网大型并网风电场、光伏电站、柴拉直流系统间交互作用的影响。首先介绍有效相对增益矩阵分析交互作用的算法,然后将大型风电场、光伏电站进行等值,以便进行暂态仿真分析。最后搭建青海海西电网暂态仿真模型,计算风电场、光伏电站、柴拉直流系统间有效相对增益矩阵。结果表明,3个系统间电气距离越小、交互影响越大,同时在地区电源总出力一定时,随着常规电源出力的减小、光伏电站出力相应增大,系统间的交互影响越大,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一种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和剪切位移法的群桩沉降轴力简化分析方法。采用简化方法对风力机基础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并与沉降量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考虑了群桩效应以及土体的分层特性,计算较简便,且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在风力机基础竖向力学分析计算中得到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某高拱坝正常荷载至极限承载力的超载过程,通过对超载过程中单元应变能变化规律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结构超载初期,单元应变能增长较快;单元应变能变化率较大的单元,在单元百分率所占比例较高,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大,单元应变能增长变缓;当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应变能变化率较小的单元在单元百分率中所占比例较高;单元应变能概率分布在超载过程中先集中再分散,且单元应变能越集中,表明结构越具有较大的超载能力,单元应变能变化率越分散,表明结构越接近超载极限;单元应变能变化率在超载过程中先分散再集中,且单元应变能增长率越分散,表明结构越有较大的超载能力,单元应变能变化率越集中,表明结构越接近超载极限。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