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正>作为地方炼厂,东明石化已收到政策红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及国家对民营企业利好政策,让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从公平竞争角度而言,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开放油气领域,开放地方炼油成品油出口。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是因为进口原油使用资质的放开,将使得民营炼化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地方炼化企业发展仍然面 相似文献
13.
李湘平;鲁军勇;樊朋飞;张晓;柳应全;宋金龙 《电工技术学报》2024,(19):5929-5936
针对电磁轨道发射超高速弹丸由于出口扰动、气动不对称等因素引起的转速闭锁现象,从转速闭锁原理、转速闭锁建模、转速闭锁边界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并结合试验数据对转速闭锁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转速闭锁模型能够揭示电磁发射超高速弹丸的转速闭锁特性,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弹丸初始扰动角速度越大,越不容易产生转速闭锁;存在一个与弹丸俯仰和偏航运动频率相对应的值,当不对称滚转舵控角度越接近这个值时,越容易发生转速闭锁。该文的仿真与分析结果为电磁轨道发射超高速弹丸的转速闭锁设计与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李湘平;鲁军勇;谭赛;李开;杜佩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19):6364-6371
针对电磁轨道发射运动电磁场与传统运动电磁场存在的差异性,系统推导其运动电磁场的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建立电磁轨道发射运动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模型,创新性地提出采用FluentUDS二次开发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仿真得到速度趋肤效应对电磁轨道发射弹丸内部磁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不考虑速度趋肤效应的情况下,在速度趋肤效应的影响下,弹丸中轴线最大磁感应强度由5.6T降到5.2T,且磁感应强度的峰值时刻由放电电流平流段结束时刻提前到平流段的起始时刻。研究方法可对电磁轨道发射膛内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研究结论可为电磁发射弹丸发射磁场模拟平台的搭建提供设计输入。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位聚合添加反应型无卤阻燃剂,是实现聚己内酰胺(PA6)阻燃改性的主要方法。在己内酰胺的水解开环聚合体系中,加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的原料单体,原位聚合制备了阻燃PA6(FRPA6),对FRPA6的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FRPA6纤维,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FRPA6中阻燃剂MCA与PA6基体的相容性良好,MCA自组装反应比较充分,MCA粒子以纳米级均匀分布于PA6基体中;随着MCA含量的增加,FRPA6的熔点、熔融热焓有所降低,结晶温度略有升高,热稳定性下降;当MCA质量分数为7.5%时,FRPA6的阻燃性能达UL94 V-0级,拉伸强度为64.1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0.4 k J/m2;相比纯PA6纤维,FRPA6纤维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达35%以上,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荧光PCR法(real-time PCR)快速鉴定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方法选取2016年国家食品风险监测样本134例与模拟灭活LM样本10例,采用GB/T4789.30-2010与real-time PCR方法同步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果共检测食品134份,包括肉制品、水产品、快餐和即食食品等。共检出8株LM,检出率为5.97%。以GB/T4789.30-2010为金标准判断,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样本中LM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达到100%。模拟灭活LM样本real-time PCR方法检出率为100%,标准法检出率为0%。结论本方法可以简化实验程序,减少工作量,节约检测试剂,为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尽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内膛的强磁场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电磁扩散方程耦合运动场和电磁场,考虑速度趋肤效应对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得到导轨和电枢的电流分布计算模型,并基于毕奥-沙伐定律推导了弹丸内膛磁感应强度的计算公式,从而建立了弹丸内膛磁感应强度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以平面导轨电磁发射装置为例,对其弹丸中轴线磁场分布特性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并对弹丸静止和运动2种情况下的数值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弹丸运动情况下的弹丸中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相比弹丸静止情况下的要小,峰值达到3 T,并沿弹丸长度方向迅速衰减,700 mm处的磁场基本降为0,为制导弹丸上的器件布局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汽车悬架的平顺性能,提出了一种疏水微孔型材料的悬架弹簧。首先介绍了低压分子弹簧悬架疏水微孔型材料的制备,并利用拉普拉斯毛细管原理阐述了其工作机理。基于流体静力学原理建立了被动悬架刚度模型,利用平均法求解了非线性动力系统的主共振响应,通过MATLAB Simulink对被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基于加权均方根加速度对其平顺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悬架的固有频率、悬架挠度和加权加速度均满足设计目标。最后通过搭建试验平台,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悬架系统的有效性,表明新型悬架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