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1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粗榆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主要容矿围岩为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控、容矿构造以区内NW向断裂为主。重点对不同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显微探针研究。成矿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成矿流体盐度为1.73%~11.23%,密度0.71~0.88 g/cm3,均一温度为233.1~304.4℃;含CO2包裹体成矿流体盐度为7.64%~10.87%,密度0.54~0.92 g/cm3,均一温度为268.9~340.4℃。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为幔源C-H-O流体分异之后的岩浆热液。通过等容线图解法估算成矿压力为95~135 MPa,成矿深度为8.02~9.69 km。结合粗榆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粗榆金矿床的成矿类型为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唐宇  丛源  李碧乐  高兵  吴强 《中国矿业》2012,21(Z1):457-459,469
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对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工业矿体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进行了成矿潜力评价,为区内金矿床的进一步勘查、评价提出了新设想。  相似文献   
13.
阿哈大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该区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在该矿区发现金矿(化)体2条,银、铅、铜矿(化)体各1条。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北西—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矿(化)体产状、形态及规模,加里东—印支期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提供了热源与矿源物质。综合分析认为,阿哈大洼金多金属矿床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硫脲浸取某含金矿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焙烧,且钴、铜、镍、钼、铋等有用元素基本已浸出的某含金多金属矿石浸渣,进行了硫脲浸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硫脲用量为8kg/t,浓硫酸用量20L/t,浸出时间为4h,金的浸出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王力  孙丰月  李碧乐  于文斌 《黄金》2007,28(1):13-19
通过对金岭金矿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在详细研究了金岭金矿埠上矿区控矿断裂面形态、产状的空间变化和矿体空间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金岭金矿控矿构造面等值线图、工业矿体展布与控矿构造面夹角关系等值线图、勘探线剖面图和应力分析示意图等图件以及成矿后构造的改造与影响,并相互比较,综合研究,揭示金矿体是在断裂构造走向上偏北、倾向上倾角变陡的局部引张部位富集成矿的规律,总结并建立了金矿体受控矿构造左旋正断控制和分段富集的空间定位模型,进而为矿区及其外围开展矿体定位预测和矿产开发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一大型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最重要的5号矿脉通过蚀变地质填图发现,经水系沉积物、土壤、高精度磁法、视电阻率中梯、视电阻率对称四极测量及槽、井、钻、坑探工程控制,仅用3年时间提交了19~44线勘探报告,其单个矿脉资源储量已达大型以上。经系统总结认为,以矿床产出的有利地球动力学环境结合水系沉积物Au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行找矿选区,以典型的矿床特征为准则进行勘查方法选择,以解决勘查过程中的关键地质问题为重点科学部署工作,是东安金矿床5号矿脉发现和勘查过程中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滩间山金矿田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西段,其中的金矿床为典型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细晶沟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细晶沟花岗斑岩中锆石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359.9 Ma±1.7 Ma(MSWD=0.15);其176 Hf/177 Hf值为0.282515~0.282788,对应εHf(t)值为-1.4~8.2,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743~1238 Ma,表明细晶沟花岗斑岩的物质来源较为复杂,岩浆源区应以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为主,有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混入。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细晶沟花岗斑岩为软流圈地幔上涌,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滩间山金矿田的金矿化与该花岗斑岩有关。  相似文献   
19.
山东招远大河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财胜  匡俊  李碧乐  孙丰月 《黄金》2003,24(5):17-20
从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分布,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控制金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论述了大河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揭示金矿在断裂构造产状变化部位、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与早期中性脉岩构成的圈闭部位等金矿化的富集规律。在研究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对大河金矿区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驼路沟钴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包裹体类型多样,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富二氧化碳包裹体为主,测得均-温度为220℃~300℃,众值为275℃,成矿流体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通过对其他热力学参数计算,确定出驼路沟钴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弱还原-还原性的特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其与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物的流体成分类似,进一步佐证了驼路沟钴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