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金属工艺 | 48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篇 |
冶金工业 | 3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3.
等温弛豫对微合金钢中非平衡组织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Nb微合金钢在奥氏体区变形后等温弛豫可得到以贝氏铁素体为主的组织.弛豫时间适中,析出颗粒基本分布在位错线上并钉扎位错.在随后的650和700℃再加热过程中,非平衡组织向平衡组织演化.弛豫60s的样品热稳定性最高;弛豫1000s的样品,组织演化进行得最快,再加热前的预应变可加速演化过程.发生的组织演化是以板条内位错多边形化、板条间小角晶界逐渐消失和发生再结晶形成多边形铁素体的次序进行的:再加热等温过程伴随有硬度的起伏,弛豫样品出现两个硬化峰.显微组织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4.
85.
运用热模拟技术,结合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含Nb微合金钢在奥氏体区变形后等温弛豫不同时间再水冷得到的复合组织的热稳定性,发现在各样品的贝氏铁素体内部,位错组态与应变诱导析出颗粒的分布状态明显不同。在随后的700℃重加热等温过程中,弛豫60s的样品重加热时热稳定性明显高于弛豫1000s的样品。重加热前的预应变加速演化过程。这些现象表明,显微组织的热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形成历史。重加热等温过程发生的组织演化是以板条内位错摆脱钉扎发生多边形化,板条间小角倾转晶界通过位错攀移而逐渐消失和发生再结晶形成多边形铁素体的次序进行的。 相似文献
86.
采用冷弯实验、等温热处理结合硬度测量、光学金相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术观测分析了微合金钢中贝氏体组织在A1以下温度受热时的组织演化历程。结果表明,提高微合金钢的碳铌浓度积可以显著延缓贝氏体组织趋于平衡的演变,阻碍钢的软化进程。冷变形在增加钢的初始硬度的同时也加快了随后的受热过程中钢的软化和显微组织向平衡组织演化的进程。张应变和压应变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应变对组织演变的促进效果几乎相同。冷变形提高了钢中位错密度,也加剧了位错分布的不均匀性,后者是预应变加速组织演变的直接原因。在等温受热过程中贝氏体组织的演变首先是贝氏体板条内的位错发生重新分布,在板条边界附近形成高位错密度区,并同时伴随有低位错密度区出现,然后低位错密度区跨越板条边界形成铁素体晶核并不断吞噬高位错密度区,最终完全演变为平衡组织多边形铁素体。 相似文献
87.
88.
将C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4%的Fe-C-Mn-Si钢进行等温处理得到贝氏体组织,采用EBSD技术对奥氏体共格孪晶界上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钢中的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均成近似K-S取向关系.奥氏体孪晶界两侧形成取向相同的变体对.此变体对形成后,孪晶界基本不再显现.晶体学分析表明,共格孪晶界两侧可能出现的变体对最多不超过3组,且这3组变体对的惯习面均与孪晶界平行,因此,贝氏体铁素体变体都将沿孪晶界生长.含C量为0.05%的Fe-C-Mn-Si钢中奥氏体孪晶界上只观察到一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对的形成,这是因为C含量较低,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快,消除了其它变体对的形核机会,先形核的变体对一旦形核就迅速覆盖整个孪晶面.而在含C量为0.4%的Fe C Mn-Si钢中,由于C含量较高,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慢,3组变体对均有机会形核,因此,在孪晶界上可以观察到这3组变体对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89.
铸造生产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只要其中某一道工序或某一个过程失误,均会造成铸造缺陷。当然,同一类缺陷由于场合和零件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常言道“三分冶炼,七分铸造”。钢液质量与铸件的质量密切相关。本文中,主要论述如何通过炉外精炼技术为铸造生产提供优质的钢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0.
热轧超低碳贝氏体钢是一种新的高强度、高韧性,易于焊接的非热处理钢。近年来,各主要产钢国均在大力发展这类钢种,并开始应用到输油、气管线,海洋设施等大型结构,被认为是有极好发展前景的未来型钢种,该钢中的精细结构尚待阐明。本钢种的特点是含碳低(≤0.03%),加入了微量元素,进行控制变形冷却。通过变形的细小奥氏体在控制温度下的相变得到具有高位错密度贝氏体和nm级细小的析出相,使之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及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于1991年开始发展此类钢种并进行了生产试验,本文是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