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8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铜含量对低碳HSLA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才福  张永权 《特殊钢》1999,20(1):27-30
Cu能显著提高低碳HSLA钢的强度;时效状态下,添加1%以上的铜可使钢的屈服强度提高150 ̄200MPa,抗拉强度提高160 ̄170MPa,但钢的韧性有所降低。当提高时效温度时,不同Cu含量钢的强韧性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82.
Fe-Mn合金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阻尼性能,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高阻尼合金,并可用于结构和汽车零部件.为了研究冷变形对Fe-Mn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通过室温拉伸的方法,对Fe-19Mn合金进行了变形量为0?15%的冷变形处理.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对变形前后的Fe-19Mn合金的阻尼...  相似文献   
83.
Cu、Ni在含铜时效钢表面氧化层中的富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才福  苏航  李丽  张永权 《钢铁》2007,42(4):57-60
研究了Cu、Ni在含铜时效钢表面氧化层中的富集规律.研究发现,无Ni含铜钢在1 100~1 200 ℃会形成液态富铜相,并向奥氏体晶界渗透,成为表面裂纹源.而在1 000 ℃和1 300 ℃均不形成液态富铜相.Ni加入到含铜钢中,改变了氧化层中富铜相的结构,促进了Ni-Cu富集相以颗粒状保留在氧化层内,抑制了Cu向基体中的渗透,从而改善了含铜时效钢的热脆性问题.  相似文献   
84.
两相区淬火对5Ni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俊昶  杨才福  张永权 《钢铁》2007,42(6):63-68,87
研究了淬火 两相区淬火 回火工艺(QQ'T)对5NiCr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详细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了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NiCrMo钢经QQ'T处理后屈强比降低,低温韧性提高,并改善了回火稳定性.板条状的回火二次马氏体 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及回火过程中沿板条边界析出的逆转变奥氏体是试验钢获得良好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5.
大线能量焊接船体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才福  柴锋  苏航 《上海金属》2010,32(1):1-10
大线能量焊接时由于高温停留时间长、相变冷却速度慢,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得到侧板条铁素体为主的组织,韧性恶化。降低钢中的C含量及碳当量(Ceq)、细化焊接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尺寸以及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是发展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主要技术措施。"氧化物冶金"技术利用钢中细小的氧化物,通过促进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明显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成为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最有效的技术途径。实验结果表明:Ti-Mg复合处理明显细化钢中氧化物颗粒尺寸,促进了晶内针状铁素体形核,在100~200kJ/cm的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粗晶热影响区得到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组织,-20℃冲击功达到350J。  相似文献   
86.
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程度影响显著.含铜钢液态铜相出现在1 100~1 200℃的加热温度范围,而在1 000℃和1 300℃加热时,基体与氧化层界面处不出现液态铜相.加热温度为1 100℃时,液态铜相沿奥氏体晶界向基体的渗透能力比1 200℃时更强.高温加热时,随加热时间延长,含铜钢的氧化程度加重,同时也增强了液态铜相向基体的渗透.加镍可有效防止含铜钢在高温过程中形成液态铜相,避免铜发生热脆.  相似文献   
87.
淬火工艺对铜沉淀强化UHS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振团  柴锋  杨才福  罗小兵  苏航 《钢铁》2019,54(6):79-85
 超高强度钢不仅可以降低海洋装备本身质量,而且节约能源,但这类钢应用过程中要求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而淬火工艺显著影响其后续的相变和性能。采用Thermo Calc软件、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等研究了淬火工艺对低碳(w(C)<0.05%)铜沉淀硬化超高强海工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10 ℃淬火、450 ℃时效处理后峰值硬度达到386HV,700 ℃时效后空冷可得到部分二次马氏体组织,峰值硬度为357HV。525 ℃以下时效,富铜相析出的平均半径约为5 nm,产生较高的强化增量。820~910 ℃淬火,随着淬火温度降低,细小的(Nb,Ti)C粒子能够有效抑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细化晶粒和马氏体板条块,同时基体中小角度界面密度增加,强韧性提高。其中820 ℃淬火强度最高达到1 109 MPa,-80 ℃ V型冲击功为91 J。  相似文献   
88.
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中厚钢板回温轧制(TRRP,Temperature-Reverting Rolling Process)工艺时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水流密度对表层超细晶形成的影响,并在实验室对回温轧制获得的钢板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钢获得超细晶的临界冷却温度为580℃;给定回温温度时,随着水流密度增加,冷却时间降低,钢板表层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的厚度增加;与传统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 Process)工艺相比,TRRP工艺下精轧时,钢板内部温度更高,意味着大压下量轧制更容易进行。在实验室进行的TRRP轧制试验,得到了表层超细晶钢,提高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临界淬火热处理(QLT)工艺对LNG工程用9Ni低温钢力学性能及精细组织的影响。与常规调质(QT)工艺的对比研究显示,QLT工艺在略微降低强度水平的情况下,显著提高9Ni钢的低温韧性水平及工艺稳定性,屈强比降低。随着两相区淬火温度的提高,9Ni钢的抗拉强度基本不变,屈服强度逐渐升高,低温冲击功在640~680℃范围达到最高值,为200 J以上。QLT工艺处理9Ni钢良好的低温韧性水平与层片化的细化马氏体组织及一定数量的稳定逆转变奥氏体直接相关。实验钢在640~680℃的两相区淬火,可获得10%以上含量的逆转变奥氏体,有利于低温韧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0.
耐火钢的性能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耐火钢的CCT曲线,研究了耐火钢的性能,包括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系列温度下的冲击性能、应变时效性能等;探讨了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回火对耐火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综合性能完全满足了设计指标的要求,生产工艺的研究工作为耐火钢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