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二滩水电站为我国上个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站,是世界银行贷款的国际工程,各项环保工作按照世界银行对环保的高标准要求开展,2006年获得了“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表明了二滩水电站运行期的环保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其成功经验可以供国内同类型水电站借鉴。  相似文献   
32.
二滩水电站表孔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后,各孔导墙及溢流面上开始出现裂缝,所有裂缝均有不同程度的析出物沉积,影响拱坝的安全稳定运行。表孔闸门液压杆支承点等应力复杂、钢筋布置密集等区域大体积混凝土若出现裂缝,应重点关注,及早处理。新型低黏度环氧灌浆材料就综合了环氧树脂浆材的高强度、高粘接力和聚氨酯桨材的良好韧性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压、粘结和变形性能,关键在于可灌性好,能够灌入0.1~0.2 mm的细微裂缝,提高了裂缝封闭、补强加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
曹鑫  李权  杨银辉 《金属热处理》2023,48(3):236-241
为提升含氮马氏体不锈钢在高温下服役性能,设计了两种试验钢(一种添加0.12%V (质量分数),一种不加V),采用冲击、拉伸试验机、洛氏硬度计、Thermo-Calc软件、OM、SEM、TEM研究了添加微量的V对含氮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450~550℃下回火,添加0.12%V较不加V的含氮马氏体不锈钢硬度提高了0.6~1.9 HRC,冲击吸收能量提高了1.2~3.8 J。1050℃淬火、-73℃冷处理、530℃回火后,添加0.12%V钢的塑韧性得到较大提升,断裂方式改变为韧-脆混合断裂,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由16.48μm减小为11.12μm,未溶第二相的种类和分布由沿着原奥氏体晶界呈断链状分布的短棒状M23C6碳化物转变为弥散分布的球状碳化物和碳氮化物。通过细化晶粒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化物、碳氮化物,使得含氮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和塑韧性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4.
二滩水电站大坝下游两岸工程边坡开口线以上多处天然边坡发生变形破坏。通过对变形破坏区的地质条件和泄洪雾化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谷坡浅层松弛岩带是边坡变形破坏的内因,降雨及泄洪雾化积水是边坡变形破坏的外因。  相似文献   
35.
利用OM、SEM、XRD、TEM、冲击力学测试和动电位极化研究了3.6 mass%和8.0 mass%两种Mn含量下19 mass%Cr节Ni型双相不锈钢800℃时效析出相的形成、韧性、耐点蚀性能。结果表明:Mn含量较低时,σ相析出较慢,54 h后呈细小颗粒弥散于铁素体奥氏体相界;由于Mn参与了σ相的形成,Mn含量较高时,σ相析出速度快,54 h后呈层片状覆盖在铁素体上;Mn含量的增加使奥氏体相比例增加,时效初期有助于提高实验钢的冲击性能,但时效后期大量σ相的析出加速了冲击性能的下降;低Mn含量实验钢点蚀电位在时效初期保持350 m V左右,比高Mn含量的电位高出约200 m V,54 h后两者耐点蚀性能均降低。较高的Mn含量在时效初期有助于提高实验钢的再钝化性能,54 h后两者再钝化性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6.
37.
通过实验和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多点分布的内部热源加热作用对紧凑型双路TEA CO_(2)激光器谐振腔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直流风扇热交换抑制了高压电源的局部加热效应,通过调整热交换的效率,可在13~22℃环境温度范围内,使前后谐振腔镜受到的局部加热形变作用和环境温度引起的热胀冷缩作用基本抵消。为实现更宽温度范围的谐振腔稳定性,在有效热交换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模拟预测的形变规律,提出了谐振腔变形的角度补偿方法。使用传感器获得环境温度与设定初始环境温度的偏差,通过调整伺服电机步数实现对方位角的补偿,补偿值约0.28 step/℃,通过PZT促动器调整悬臂调谐结构末端位移,实现对俯仰角的补偿,补偿值约0.79μm/℃。  相似文献   
38.
焊接热模拟试验表明,t8/5≤40 s时,低碳高铌钢焊接粗晶区奥氏体晶粒尺寸低于高碳低铌钢,低温冲击韧性高于高碳低铌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主要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当t8/5≤40 s时,粒状贝氏体主要以长条状存在;当t8/5>40 s时,粒状贝氏体则主要呈现块状,低碳高铌钢中粒状贝氏体的数量和尺寸远低于高碳低铌钢.Thermo-Calc计算析出平衡曲线表明,高碳低铌钢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主要在1 200℃以上,平均尺寸大于120 nm.低碳高铌钢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粒子主要分布在1 200℃以下,平均尺寸小于50 nm.低碳高铌钢中细小的第二相析出物有效阻碍了奥氏体晶粒长大,显著改善了焊接粗晶区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39.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1073~1423 K,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对23Cr-2.2Ni-6.3Mn-0.26N节Ni型双相不锈钢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低温高应变速率变形时以两相动态回复(DRV)为主,而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变形时以奥氏体动态再结晶(DRX)为主,且在0.01和0.1 s~(-1)较低应变速率下,奥氏体相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增大。试样的软化机制与Z参数有关,在低Z值条件下,热变形软化以奥氏体相DRX为主。基于热变形方程得到试样的表观应力指数为5.18,热变形表观激活能为391.16 kJ/mol,并利用Sellars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峰值流变应力与Z参数关系本构方程。DRX临界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减小而增大,DRX临界应变随变形温度减小而增加,且随应变速率增加(0.1~10 s~(-1))在较低变形温度下先增大后减小。确定了DRX临界应力(应变)和峰值应力(应变)的关系,DRX特征参数和Z参数相关模型,以及奥氏体相DRX体积分数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DRX行为进行预测,表明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下降会推迟DRX发生。  相似文献   
40.
曾泽瑶  杨银辉  曹建春  倪珂  潘晓宇 《材料导报》2021,35(18):18163-18169,18189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18Cr-3Mn-1Ni-0.22N节镍型双相不锈钢在1123~1423 K/0.01~10 s-1、变形量为70%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不锈钢的流变曲线在1223~1423 K/0.01~1 s-1条件下发生了流变软化和二次硬化现象,且二次硬化随应变速率增至10 s-1而减缓.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主要受温度和变形量的影响,在1123 K/0.01~10 s-1变形时主要发生在铁素体相,而在1323 K/0.01~10 s-1变形时主要发生在奥氏体相.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1123 K变形时不锈钢发生动态软化的程度最大,并随温度升至1223 K时应力降幅较快.不同温度下1 s-1变形时不锈钢的软化程度最差,0.1 s-1且高于1223 K变形时不锈钢的软化程度最好.当应变速率一定时,再结晶临界应变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建立了0.2~1.2真应变条件下功率耗散系数η与失稳因子ξ的3D热加工图.随应变的增大,η>0.3的区域逐渐从1300~1400 K/0.01 s-1向1300~1400 K/10 s-1扩大,ξ>0的安全区域集中在高温区.预测热加工的最佳参数范围为T=1280~1423 K,ε·=0.033~0.326 s-1,功率耗散系数η=0.39~0.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