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128篇
机械仪表   2篇
武器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实际挤压进行TC4-ELI厚壁管材成形研究,探究厚壁管材不同区域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挤压成形过程中,管材外部的温度和等效应力较高,有较多的α晶粒沿ED方向被拉长,且长条状α晶粒的长大程度更高,生成相对强度较高的基面织构。而管材内部所受应力较低,晶粒择优取向行为不明显,只生成微弱的■板织构。力学性能受到晶粒大小和晶体学取向的综合作用,管材外部虽然晶粒粗大,但生成的基面织构与轴向拉伸应力的Schmid因子较小,使得管材外部的强度高于内部。  相似文献   
92.
对Ti650合金电子束焊接样品进行了不同制度的热处理,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焊接样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Ti650合金真空电子束焊缝焊后主要以亚稳马氏体α′相为主。经700℃/2 h AC退火后,焊缝中马氏体α′相发生近平衡相变α′→α,同时焊缝中析出大量次生短针状α相。经1010℃/1.5 h WC+650℃/2 h AC处理后,α相发生了明显粗化和等轴化。次生析出的短针状α与原始粗化的α片层相结合有效地提高焊缝强度,阻碍了裂纹的扩展,使焊接接头在该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经固溶时效后再经700℃/2hAC处理,晶界处逐渐析出等轴α,弱化了晶界强度,引起其塑性的降低。综合分析焊缝区的组织和性能,Ti650合金焊接样品采用1010℃/1.5 h WC+650℃/2 h AC进行焊后热处理,焊缝和基体的性能能够获得较好匹配。  相似文献   
93.
一、前言 Ti-17合金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用于发动机风扇和压气机盘的材料。该合金是富β相的两相钛合金,其β稳定元素(Mo+Cr)含量较高。它既可以在β区加工,也可在α+β区加工,后续的热处理制度根据加工工艺确定。该合金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经热处理调整后,屈服强度可达1034~1173MPa,与Ti-6Al-6V-2Sn相当,比TC4要高138~206MPa;它还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蠕变性能更优于TC4合金。该合金在美国已投入批量生产,在F-100和F-110及CFM56等发动机中获得正式应用。本文探讨了α+β区变形和热处理对该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为该合金的生产实践提供一些有益参数。  相似文献   
94.
通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TC21钛合金锻件淬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TC21钛合金锻件淬火不同时刻温度场分布及热应力场分布,以及锻件上所选节点温度、热应力随淬火时间的变化关系,并观察从锻件心部至边部的组织变化,研究冷却速率对组织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淬火3600 s时,锻件表面已冷却至室温,而心部仍然保持较高温度;从锻件心部至表面冷却速度逐渐增加,并且越靠近表面,组织越细小。 淬火开始阶段,锻件各点热应力迅速升至最大值,随着淬火时间延长,锻件表面及心部热应力均逐渐减小,至淬火结束时,锻件最大残余应力仅为77 MPa。  相似文献   
95.
利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经过3次真空自耗熔炼的Ti-44Al-3Ta-0.3(Cr,W)(摩尔分数,%)合金样品进行热模拟等温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1 150~1 250℃及0.01~1 s-1应变速率下高温变形后的宏观与微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在高温变形过程中,变形使合金中的组织由粗大的铸态γ/α2近片层组织演变为细小的近等轴γ/α2组织。变形过程中原始片层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是引起组织演变的主要原因。该合金的动态再结晶形核主要由位错塞积和孪晶形核控制。最佳高温塑形变形温度为1 200℃,应变速率小于1 s-1。  相似文献   
96.
Ti12LC合金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的一种低成本钛合金,用于取代TC11合金进行推广应用。本文对420mm Ti12LC合金铸锭进行常规锻造,得到等轴组织的170mm Ti12LC合金棒材。采用单重固溶+时效、双重固溶+时效两种不同的工艺对Ti12LC合金进行热处理,分析不同固溶工艺对Ti12LC合金显微组织及室温拉伸、室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固溶冷却速率下,增加单重固溶温度,初生等轴α相含量减少,合金强度增加、塑性减小、冲击韧性减小。单重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合金冲击韧性低、强韧性匹配差。与单重低温固溶+时效相比,合金经高温预固溶慢冷+低温固溶处理后,初生α相尺寸及相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可以获得更大尺寸的次生α相,合金的塑性稍有降低、强度增加、冲击韧性改善明显,综合力学性能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97.
采用熔铸工艺法制备了含硼量为0.2%~0.5%、碳为0.5%~3.0%、钇为0.1%~0.15%的ZTC4/B/C/Y钛基复合材料,分析并测试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钛硼相提高TC4合金铸棒弹性模量,硼元素添加量为0.5%时,合金弹性模量提高30%;C元素大大提高ZTC4合金铸棒的强度,添加0.5%C元素,其抗拉强度达到1 300 MPa,提高了25%;Y元素的添加,在ZTC4合金铸棒的塑性不明显降低的基础上,改善合金的强度,具有较好的强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98.
研究了新型γ-TiAl基TiAl-3Ta-X(Cr,W)高温合金在800~900℃范围内的氧化行为。氧化增重实验及XRD,SEM分析结果表明,TiAl-3Ta-X(Cr,W)合金在800~900℃范围内氧化0~200 h条件下,由Wagner的氧化经验公式计算得氧化指数n在0.976~3.849之间,氧化激活能为203 kJ/mol,氧化符合线性-抛物线混合规律。试样表面形成氧化层,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氧化层厚度增加。经长时间氧化后,氧化产物由TiO2,Al2O3和AlTaO4组成,Ta的中间化合物中Ta-O键的存在能有效防止合金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99.
SHS法制备钛基复合材料用的TiC颗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由Ti,C,Al元素粉末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工艺制取TiC颗粒过程中体系物相组成的变化情况,以及合成产物的状态。采用燃烧波淬熄法制备了样品,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分析、检测了所得样品的相组成和微结构。结果表明,在Ti—C—Al系的燃烧合成反应中,分别产生Ti—Al,Ti—C和Al—C间的多个反应,生成多种金属间化合物相,但最终产物以TiC和纯Al相为主。反应产物的形态为纯Al相分隔的符合化学计量比的等轴TiC颗粒多孔堆积体,颗粒大小均匀,尺寸多在2μm一8μm之间。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TC18钛合金的热加工图,分析了能量耗散率、非稳定参数和热加工图随应变速率、变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800~900℃范围内,应变速率对TC18钛合金的热变形能量分配影响较为显著。不同应变下的能量耗散率峰值对应的变形工艺参数均为变形温度800~820℃、应变速率5×10-4~1×10-3s-1,该参数即为TC18钛合金等温压缩变形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随着应变增大,820℃/1×10-2s-1附近的非稳定变形区域逐渐缩小,当应变达到0.3时消失;而(860~900)℃/(1~10)s-1的非稳定区随应变增大而逐渐扩大,并向低温区域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