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30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32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采用辛酸-硫酸铵法和亲和层析法两种方法纯化兔抗苏丹红I IgG。纯化产物通过BCA法、琼脂双向扩散、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进行蛋白浓度、效价及纯度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辛酸硫酸铵纯化的产物蛋白质浓度高于亲和层析法,但经亲和层析纯化的产物纯度和效价均优于饱和硫酸铵。因此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纯化方法,纯化产物可适用于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为今后食品中苏丹红添加剂的快速检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2.
183.
184.
185.
亚麻籽粕风味独特,该文采用固态发酵酶解法增强亚麻籽粕的风味,探讨风味强化的最佳工艺。以氨基态氮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为指标,并对亚麻籽粕、发酵产物、发酵酶解液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亚麻籽粕的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g/mL),黑曲霉添加量6%,葡萄糖添加量6%,37℃发酵5 d,此时发酵产物中氨基态氮含量为1.92 g/100 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为0.56%;选取发酵底物并配制成5%的发酵液进行中性蛋白酶酶解,酶解最佳条件是加酶量2%,55℃酶解2 h,此时酶解液的氨基态氮含量为4.03 g/100 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是22.10%;与未发酵和酶解的亚麻籽粕相比,氨基氮含量增加4.03 g/100 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扩大246倍;感官分析表明,亚麻籽粕发酵酶解液香气浓郁、无异味,色泽均匀一致,组织状态细腻、均匀。 相似文献
186.
187.
采用在泡沫相进行溶剂挥发的方法,连续、高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P(MMA-BA)]共聚物多孔微球。采用自制的连续化反应装置,在一定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下,向反应器连续加料,在出口处连续收集溢出的泡沫并进行消泡、分散,再经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多孔聚合物微球。重点研究了油相进料速率、反应温度、搅拌速率、聚乙烯醇用量(PVA浓度)对平均泡沫溢出速率、微球收率、微球粒径以及多孔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5℃,搅拌速率为500 r/min,油相溶液进料速率为30 g/min,PVA浓度为1.0%(质量),油相溶液中P(MMA-BA)∶二氯甲烷(DCM)∶正庚烷(HT)=10∶53∶6(质量比)的工艺条件下,聚合物微球的收率高达92%,平均粒径为130 μm,P(MMA-BA)微球球形饱满,呈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88.
具备贯通性能的聚合物微球在微球材料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孔结构可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并对微球的贯通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调控聚合物浓度、致孔剂用量、溶剂组成以及升温速率等实现微球孔结构可调并研究以上参数对微球贯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物的浓度逐渐升高时,微球内部由中空向多孔结构演变,且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微球内部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小,贯通性能降低;当致孔剂用量逐渐增加时,微球内部结构由多孔向中空演变,且伴随致孔剂用量的减少,微球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小,贯通性能降低;无论是调控聚合物浓度还是致孔剂用量,微球的贯通性能与结构密切相关,当微球中空或者内部为稀疏的大孔结构时,贯通性较好,在水溶液中沉降率高达80%以上;使用混合溶剂替代单一溶剂以提高多孔聚合物微球的贯通性,发现微球多孔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但是可以较为显著地改变聚合物微球的贯通性,其中当RTCM/DCM=3∶10时,微球贯通性最佳,相比单一溶剂条件下,在水溶液中沉降率从30%提高到60%。升温速率对微球贯通性影响巨大,升温过快或过慢均对微球贯通性产生不利影响,40℃/25min条件下所制备微球沉降率较高,约60%。 相似文献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