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采用辛酸-硫酸铵法和亲和层析法两种方法纯化兔抗苏丹红I IgG。纯化产物通过BCA法、琼脂双向扩散、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进行蛋白浓度、效价及纯度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辛酸硫酸铵纯化的产物蛋白质浓度高于亲和层析法,但经亲和层析纯化的产物纯度和效价均优于饱和硫酸铵。因此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纯化方法,纯化产物可适用于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为今后食品中苏丹红添加剂的快速检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2.
蓖麻油与马来酸酐酯化生成蓖麻油马来酸酐单酯,再与丙烯酸类单体共聚,得到两亲结构的共聚大分子。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的浓度、单体的配比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分析产物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蓖麻油与马来酸酐在110℃反应3 h,得到蓖麻油马来酸酐单酯,蓖麻油马来酸酐单酯与丙烯酸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5,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2.0%,75℃下进行共聚反应2 h。  相似文献   
183.
郑鹏  祝琳华  梅丽宝  司甜 《化工进展》2013,32(10):2392-2395,2534
介绍了近年来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钒基介孔催化剂,对其反应机理、载体性能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不同催化体系的丙烷氧化脱氢性能,提出了改善钒基介孔催化剂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的途径。通过比较已经报道的同类研究结果,着重阐述了载体的孔结构对于氧化脱氢过程的影响,比表面积和孔径的优化对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度以及活性位的数量效果明显。今后研究应着重提高催化剂孔道结构在高温下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4.
根据新植试验结果表明:德蔗03-83、云蔗03-103、德蔗06-24 3个品种较适合旱坡地种植;粤糖60号、云蔗99-91、柳城03-182适宜在水肥条件较好的蔗地种植;桂糖21号转化快、还原糖高,在种源充足的情况下建议淘汰;云蔗03-258产量、糖分低,鼠尾现象严重,不适宜旱坡地种植;云蔗03-422、德蔗06-54、云瑞05-261茎径不均匀,产量低,不适宜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5.
亚麻籽粕风味独特,该文采用固态发酵酶解法增强亚麻籽粕的风味,探讨风味强化的最佳工艺。以氨基态氮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为指标,并对亚麻籽粕、发酵产物、发酵酶解液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黑曲霉发酵亚麻籽粕的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0(g/mL),黑曲霉添加量6%,葡萄糖添加量6%,37℃发酵5 d,此时发酵产物中氨基态氮含量为1.92 g/100 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为0.56%;选取发酵底物并配制成5%的发酵液进行中性蛋白酶酶解,酶解最佳条件是加酶量2%,55℃酶解2 h,此时酶解液的氨基态氮含量为4.03 g/100 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是22.10%;与未发酵和酶解的亚麻籽粕相比,氨基氮含量增加4.03 g/100 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扩大246倍;感官分析表明,亚麻籽粕发酵酶解液香气浓郁、无异味,色泽均匀一致,组织状态细腻、均匀。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研究Al靶功率对CrAlN纳米梯度涂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磁控溅射与电弧离子镀复合技术,通过保持Cr靶电流不变、Al靶功率线性增加(0.6~2.2、0.6~2.4、0.6~2.6 kW)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表面Al含量的CrAlN纳米梯度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纳...  相似文献   
187.
采用在泡沫相进行溶剂挥发的方法,连续、高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P(MMA-BA)]共聚物多孔微球。采用自制的连续化反应装置,在一定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下,向反应器连续加料,在出口处连续收集溢出的泡沫并进行消泡、分散,再经洗涤、过滤、干燥得到多孔聚合物微球。重点研究了油相进料速率、反应温度、搅拌速率、聚乙烯醇用量(PVA浓度)对平均泡沫溢出速率、微球收率、微球粒径以及多孔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5℃,搅拌速率为500 r/min,油相溶液进料速率为30 g/min,PVA浓度为1.0%(质量),油相溶液中P(MMA-BA)∶二氯甲烷(DCM)∶正庚烷(HT)=10∶53∶6(质量比)的工艺条件下,聚合物微球的收率高达92%,平均粒径为130 μm,P(MMA-BA)微球球形饱满,呈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88.
具备贯通性能的聚合物微球在微球材料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孔结构可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并对微球的贯通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调控聚合物浓度、致孔剂用量、溶剂组成以及升温速率等实现微球孔结构可调并研究以上参数对微球贯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物的浓度逐渐升高时,微球内部由中空向多孔结构演变,且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微球内部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小,贯通性能降低;当致孔剂用量逐渐增加时,微球内部结构由多孔向中空演变,且伴随致孔剂用量的减少,微球孔数量增多,孔径变小,贯通性能降低;无论是调控聚合物浓度还是致孔剂用量,微球的贯通性能与结构密切相关,当微球中空或者内部为稀疏的大孔结构时,贯通性较好,在水溶液中沉降率高达80%以上;使用混合溶剂替代单一溶剂以提高多孔聚合物微球的贯通性,发现微球多孔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但是可以较为显著地改变聚合物微球的贯通性,其中当RTCM/DCM=3∶10时,微球贯通性最佳,相比单一溶剂条件下,在水溶液中沉降率从30%提高到60%。升温速率对微球贯通性影响巨大,升温过快或过慢均对微球贯通性产生不利影响,40℃/25min条件下所制备微球沉降率较高,约60%。  相似文献   
189.

雷害严重影响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引入敏感因子和易损性指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雷害风险评估方法。首先,从接地电阻、人口密度、杆塔高度、河网密度和坡向5个方面构建雷害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其次,引入信息融合的层次分析法,结合灰色、熵权和证据理论,建立雷害关联矩阵,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对某配电线路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雷害的整体趋势,所提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0.
利用超分子识别与组装的基本原理,发展新型超分子催化剂以实现催化反应的超分子选择性调控是当今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柱芳烃是一类具有刚性骨架结构的新型大环主体分子,其富电子的空腔和优异的主客体化学性质能够对客体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使其在超分子催化中显示了独特的催化性能。综述了近十年来柱芳烃在超分子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主-客体相互作用对超分子催化选择性的调控作用,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及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