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0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5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61.
在特高压工程大规模建设新形势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越发重要。为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从人员、制度、设备、环境和技术5个方面建立特高压变电站安全管理模型,利用熵权模糊评价法开展建设管理安全评价,数据化分析现场建设管理安全工作情况。最后,在某特高压交流变电站中运用该创新管理方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2.
与传统的降压调速、变极调速、滑差调速、内反馈串级调速和液力耦合调速等技术相比,中压交流变频调速是水泥企业自备电厂的一种新型传动调速方案。结合某水泥厂引风机的技术改造,简要分析了中压交流变频调速装置的性能特点、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效果,从节能效率和对系统功能的改善作用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263.
对钛钢爆炸复合板进行轧制处理,可以得到较薄较宽的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剪实验研究了不同的轧制参数对钛-钢爆炸轧制复合板界面组织特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轧前热处理温度或开轧温度,都会提高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在轧前热处理过程中,由于铁、碳元素的扩散,在界面上形成Ti C和Ti-Fe金属间化合物,使复合板剪切强度下降。然而,在轧制的过程中,这些界面化合物在轧制压力的作用下被压碎,呈弥散分布,阻止界面裂纹的扩展,界面结合强度有所提高,因此,增加轧制压下量可以提高界面的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264.
高强度汽车板的烘烤硬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烘烤硬化钢板(BH)、双相钢板(DP)和相变诱发塑性钢板(TRIP)烘烤硬化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今后几年我国高强度汽车板的烘烤硬化特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65.
钱江  江海涛 《宽厚板》2006,12(6):9-13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X65热轧管线钢板的夏比冲击断口进行了形貌观察和夹杂物分析,探讨了X65热轧管线钢板冲击韧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6.
由于丙烯和丙烷的沸点非常接近,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传统精馏法分离,会造成能耗大、成本高。因此,开发新的丙烷和丙烯吸附分离材料,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可以用于丙烯/丙烷分离的缺陷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经过粉末XRD表征,其和母MOF具有相同的物相。同时,XPS表征证明其含有显著量的Cu+吸附位点,是用于丙烯/丙烷分离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67.
针对东海海域首个配备监测系统的全钢型负压筒式海上风电机组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对海洋环境载荷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全钢型负压筒基础模型和主体钢结构模型,采用叠加法计算风电机组的倾角变形;并对不同工况下负压筒和结构的监测量进行数值模拟,最终分析所有测点监测参数的变化范围,从而确定实时监测报警系统参数阈值,并进行报警分析,可为海上风电机组的运维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8.
为获得具备良好冷成形性能的空冷强化钢,以冷轧LH800为研究对象,采用SEM、EBSD、TE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该钢种在罩式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600~700℃退火得到了铁素体+碳化物组织,拉伸曲线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并且屈服平台长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铁素体晶内纳米级碳化物数量逐渐减少,晶界粗大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多,小角度晶界体积分数逐渐减小,且局部取向差(KAM)值逐渐减小。当退火温度超过700℃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碳化物,拉伸曲线无屈服平台出现。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马氏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加,KAM值也逐渐增大。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在700℃退火保温4 h,空冷强化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低,延伸率最高,具备最佳的冷成形性能。本工作基于冷轧LH800退火过程的显微组织和纳米级碳化物的演变,揭示了LH800出现屈服平台现象的本质,并获得了该钢种具备最佳冷成形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69.
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评价了热浸镀Zn-Al-Mg镀层产品中Zn、MgZn2、Mg2Zn11这3种主要成分在镀层表面的作用。计算发现,Mg2Zn11具有力学各向异性及结构不稳定性,这解释了Mg元素的添加使得材料塑性下降的现象。从微观层面上,揭示了MgZn2提升热浸镀Zn-Al-Mg镀层耐蚀性能的原因。发现MgZn2中Mg原子可以有效地保护Zn原子,阻碍Cl-对MgZn2中Zn原子的腐蚀。该结果从理论方面深入分析了浸镀Zn-Al-Mg镀层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有助于指导镀层成分设计与组织调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