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8篇 |
综合类 | 28篇 |
化学工业 | 39篇 |
金属工艺 | 21篇 |
机械仪表 | 43篇 |
建筑科学 | 19篇 |
矿业工程 | 27篇 |
能源动力 | 12篇 |
轻工业 | 50篇 |
水利工程 | 21篇 |
石油天然气 | 12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3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 |
冶金工业 | 51篇 |
原子能技术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依据电阻应变测量原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测量汽车轮荷的测量仪电测系统.该系统由数采硬件电路和上位机车辆轮荷测量系统软件组成.应变传感器测得的电压信号,先后经过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和光电隔离电路,传输给MCU.通过串口通信协议,MCU与上位机轮荷测量系统间进行指令和数据的传输,数据经过存储和运算处理后,通过上位机系统面板把轮荷值传达给用户,并将结果储存到PC机中.采用砝码加载,在可倾斜卡具上对测量仪进行了实验标定.根据实验数据算得测量仪的非线性误差为±0.72%,重复性误差为±1.37%,迟滞性误差为±1.47%,灵敏度误差为±1.67%,最终得到综合误差为±2.71%,满足轮荷测量仪预期设计的测量精度和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52.
微电子机械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都是最新的技术生长点;将此两项技术结合,建立起微机械的虚拟现实系统,无论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是对微电子微机械系统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意义。本文将VR技术引入MEMS,给出了微机械的虚拟现实系统体系结构,并在此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微机械操作的多种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53.
54.
55.
中碳钢马氏体组织温塑性变形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中碳钢淬火和完全退火组织的温加工流变应力在不同的变形参数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真σ ε曲线拟合了可反映该材料两种原始状态下压缩的稳态流变曲线和变形参数之间关系的中温压缩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当为001 s-1时,室温压缩的σ ε曲线,淬火态的远高于退火态;350~550 ℃压缩,淬火态稍高于退火态;高于600 ℃压缩,淬火态的流变应力在变形初期略高于退火态,随应变的增加,淬火组织的流变曲线低于退火组织;在压缩温度为650 ℃,为1 s-1、01 s-1、001 s-1时,淬火和退火组织压缩的σ ε曲线有交点,在为0001 s-1时,淬火组织的σ ε曲线低于退火组织的σ ε曲线。 相似文献
56.
57.
58.
采空区容易发生地面沉降或开裂等问题,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了大面积密集煤矿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在某煤矿区布设测网,利用瞬变电磁技术采集测线上的视电阻率并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结合多条测线的视电阻率分析结果将采空区位置标注在平面图上,结合采空区位置的横纵坐标计算采空区面积和体积,完成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存在3个采空区,2个采空区在1号矿区且为无水采空区,1个采空区在2号矿区且为充水采空区。这是由于该区域地势较为低洼,再加上煤矿开采后,岩层破碎,产生大量裂隙,使得地表水逐渐渗入采空区。研究可为煤矿采空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9.
分别以牛、羊、猪、鸡、鸭、马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为研究对象,设计羊源性成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引入16SrDNA内参基因校正羊种属特异性基因测定方法,建立快速、高通量的鲜肉及鲜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确证方法,实现科学准确的食品掺假量化判定技术体系。通过特异性、通用性及模拟混合样品的检测,对所建立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羊源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通用性,且通过标准曲线的构建,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均达0.996以上;通过羊种属特异性基因与16SrDNA内参基因Quantity值及校正系数,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羊源性成份的质量百分比含量,经模拟混合样品的检测,回收率平均值到达96.25%,说明量化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