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资源勘探工程专业(石油方向)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制定详实实践教学大纲与内容,把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完善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实验标本库、完善教学实验项目,充分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能源学院石油地质及工程专业实验室仪器贵源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外专家与校内师资(专业教师与实验老师)以及研究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对学生采用基本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舍的方式,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基础上,为"学术型"与"领导型"潜质的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32.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岩相互作用是成岩矿物演化和地层水离子变化之间的桥梁,两者通过水岩反应达到水岩体系的平衡,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并留下了水岩相互作用的证据。本文通过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成岩矿物的微观特征以及地层水离子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对其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及概念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研究区须家河组二段(简称须二段)和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不同的水岩体系、围岩基质及地层水背景是造成两者水岩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由于较大的K+/H+活度比,须二段长石得到有效保存;须四段长石缺失的最重要原因是其本身的物源较为贫长石,同时,低K+/H+活度比导致长石溶蚀进一步降低了其中的长石含量。长石的溶解、自生矿物的沉淀和黏土矿物的转化主要受长石溶蚀-离子(K+)迁移性-伊利石化三元体系中最慢反应进程控制。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须四段的水岩体系更为开放,酸性流体数量大于须二段,须二段缺少有机CO2记录,推测与酸性流体数量较少、烃源岩为海相灰质泥页岩及构造抬升剥蚀有关,CO2运移分馏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铝硅酸盐和碳酸盐水岩作用概念模式,认为泥页岩并不是水岩体系中的封闭性因素,相反是水岩体系的第一开放对象,泥页岩(煤层)同时是物质提供者和接受者,是整个水岩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33.
对川西坳陷天然气中非烃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非烃地球化学特征对该区天然气成因、成熟度、运移与气源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天然气中非烃气体以CO2、N2和稀有气体为主,CO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溶解,N2主要来源于有机质成熟与高成熟阶段的热转化过程,稀有气体主要来源于地壳元素衰变过程。非烃气体证据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为壳源热成因气,主要处于成熟与高成熟阶段。非烃示踪研究区天然气运移结果表明,N2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有效指标,而当CO2主要来自碳酸盐矿物溶解时,CO2则可能不能有效地示踪天然气垂向运移。利用稀有气体同位素进行气源分析,从非烃的角度证实了研究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来自上三叠统烃源岩中煤岩与泥岩的共同贡献。  相似文献   
34.
阿克库勒凸起不整合结构类型与油气输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库勒凸起受多期构造运动变形叠加,形成了中-下奥陶统顶面、奥陶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三叠系底面等4期主要不整合面,按照地震反射终止方式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隆起区体现整一-削蚀特征,而斜坡区则呈现上超-削蚀特征.不整合面的微观结构为典型的"三层结构",其中底砾岩中连通孔隙和半风化岩石中的卸荷-风化裂缝系统是构成不整合面侧向油气输导的双重通道.根据不整合界面上下地层岩性、渗透性以及接触关系,识别出8种结构类型,并详细分析研究区不整合面平面展布特征和空间演化过程,明确不整合演化与油气输导模式、效率的关系,指出T74、T60、T50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调整并最终成藏的重要输导通道.  相似文献   
35.
如今实木橱柜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实木柜门经常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笔者试从木材的性质、柜门制作的结构和工艺出发,分析其出现开裂、翘曲和变形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减少实木柜门开裂变形,提高用户使用感。  相似文献   
36.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下第三系浅层东营组有丰富的油气藏,但对其认识还相对较薄弱。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并结合东营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资料,对东营组油藏的形成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原油密度大、黏度高、成熟度低,其母质来源以湖相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形成于咸化度较高的强还原环境。文留地区东营组曾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东营组中后期(距今21~24 Ma);第二期发生在第四纪(距今1.75 Ma)之后。第一期为油藏主要形成期,原油来源于下部沙三段盐湖相烃源岩,为下生上储型油藏,埋深大于2 000 m的油藏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37.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Dar群稠油油藏的原油为典型的陆相盆地生成原油。m/z 191萜烷系列中,三环、四环萜烷含量较低,C29新藿烷、C30-重排藿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含量较低;m/z 217甾烷系列中,C27、C29重排甾烷含量高,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4个异构体中αββ构型含量低。这些地化特征反映原油母质发育于淡水沉积的水介质,以陆源有机质与水生生物混合输入为主,原油为生油高峰之前正常成熟的原油。包裹体中油的成熟度比孔隙中油的低,母质以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包裹体中的油是陆源有机质早期低温生成的原油。A.G.组油藏充注较早,在Dar群沉积末期(距今90Ma)就有油气充注储集层,主要充注时期应该是Amal组沉积时期(距今55~80Ma),Amal组沉积期末(距今50~55Ma)的剥蚀期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时期,轻组分散失是Dar群稠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丰谷地区位于川西坳陷中段东北部,构造位置位于孝泉-新场-丰谷隆起带的东端,现已成为川西坳陷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区域。该地区在侏罗系沉积前发育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因此,丰谷地区须家河组油气成藏具有“早生早储,早生晚储,自生自储,储调结合”等特点。通过对丰谷地区最新资料的剖析,探讨了该地区油气成藏的规律,提出了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气藏的勘探目标建议。认为丰谷地区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充足,其南部和西南部如果具备较好的圈闲及保存条件,则很有可能获得中江地区的油气注入,从而形成一种“他源自储”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9.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样品碳同位素分析,认为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为典型热解成因煤型气,须四段天然气主要处于成熟阶段,须二段天然气则表现出高成熟的特征。川西坳陷孝泉地区、新场地区、合兴场地区δ13C1值和δ13C213C1值与高庙子地区、丰谷地区δ13C1值和δ13C213C1值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碳同位素地区差异特征,预示了天然气由孝泉地区、新场地区、合兴场地区向高庙子地区和丰谷地区运移的规律。烃源岩生烃、排烃时期的差异,是该区天然气运移方向的控制因素之一,也是间接造成该区天然气碳同位素差异的原因之一。研究区天然气同源不同期的充注特征,导致了研究区须二段部分样品的碳同位素倒转现象。  相似文献   
40.
用一元回归的方法探寻井中岩屑碳酸盐含量与酸解烃含量的关系,发现二者斜率和相关系数在长期稳产油(气)井、干井或产期短油(气)井中特征迥异.长期稳产油(气)井中泥岩的碳酸盐含量与酸解烃含量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大于砂岩,而干井或产期短油(气)井中恰好相反,并从碳酸盐矿物形成和不同岩性吸附性能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特征的形成机理.据此特征提出一种新探井含油气性预测和老井复查的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有效提高探井和老井复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