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4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1篇 |
综合类 | 178篇 |
化学工业 | 334篇 |
金属工艺 | 165篇 |
机械仪表 | 252篇 |
建筑科学 | 217篇 |
矿业工程 | 99篇 |
能源动力 | 34篇 |
轻工业 | 186篇 |
水利工程 | 88篇 |
石油天然气 | 121篇 |
武器工业 | 32篇 |
无线电 | 25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4篇 |
冶金工业 | 75篇 |
原子能技术 | 60篇 |
自动化技术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提出一种基于游标原理的高精度大量程智能测量方法,解决精确测量中不同待测信号幅值差别大而各自变化幅度小,对分辨率要求高的问题.将待测模拟信号分为基准大量程主信号和小量程高精度的辅助信号,分别测量后进行合成.利用常规分辨率的A/D转换器、单片机、运算电路等组成一个大量程精确测量系统.分析和应用表明,只要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高,被测量与基准量的差值越小,测量结果精度就越高;该测量方法可将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大降低,可以使用常规精度的测量工具完成大量程精确测量;该方法也非常适合精确测取被测信号的微小变化量,即使在小信号输入情况下,仍能取得满意的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52.
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油藏。碳酸盐储层通常为低孔隙度,而且可能含有裂缝。这两种特性,与岩石的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混合润湿,常常造成油气采收率的降低。一旦采用提高原油采收率(EOR)的方法,所注入的流体就有可能穿过裂缝系统并绕过岩石基质中的原油流动。裂缝系统的高渗透性及低当量孔隙容积,常常导致所注流体的提早突破。通常,采用加密钻井和提高波及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封堵产层出气和出水的方法)来缓解这种提早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占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40%-50%的原油无法采出。
许多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方案都是参照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的文献介绍制定的。这些方案证明了各种EOR方法用于碳酸盐油藏的技术可行性。但是,由于油价下跌,许多EOR计划被搁置。本文汇总了美国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注气、注化学剂、以及热力法)现场试验,以期确定下一步评价的主要易变参数和项目设计参数,恢复处于开采中后期碳酸盐岩油藏的活力。
二氧化碳(CO2)驱[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WAG)注入]是在美国使用的主要EOR工艺。其原因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价比。二氧化碳EOR法,向主要代表地层中碳的贮藏与螯合的可行性迈出了合理的第一步。尽管EOR化学法,特别是聚合物驱已经在美国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广泛试验,但相对而言,该方法对总采油量的贡献还很有限。
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EOR的实验室工作(如润湿性变化和新型化学添加剂方面),以及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所用的EOR化学方法的现场(如提高注入效率)经验。根据过去的和当前的经验,围绕筛选出可用于碳酸盐岩油田EOR的方法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3.
滤波器和多工器在各种微波系统的性能方面都起着主要的作用。它将信号分配到它们固有的通道,分离接收频带,抑制不需要的频带,消除谐波和阻塞来自外部干扰源的干扰等等,当然,这里列举的只是它们许多应用中的少数几种。当今的技术对于滤波器和多工器的相位和幅度有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对一组或者全体都 相似文献
54.
特高黏度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制备特高黏度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CMS)生产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加入环氧氯丙烷对红薯淀粉进行轻度交联,并在催化剂存在下交联与醚化一步完成,添加淀粉量0.12%(w/w)的环氧氯丙烷,在淀粉∶氯乙酸∶氢氧化钠=1∶1∶2.2(mol/mol),碱化温度30℃,碱化时间30m in,醚化温度45℃~50℃,醚化时间2.5h情况下,制备的交联红薯羧甲基淀粉具有高黏度(4500mPa.s)和较高的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ralenone,ZEN)的方法。方法采用表面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在金膜的表面修饰羧基基团,将ZEN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albumin from bovine serum,BSA)偶联物(ZEN-BSA)通过共价键固定在芯片的表面,采用竞争法检测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8.2 ng/m L,ZEN单克隆抗体与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等没有交叉反应,与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5.3%和11.5%。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在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荆存在下的胶束增溶、增敏作用,来提高分光光度法显色反应的灵敏度,研究并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铬天青-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啤酒中铁的新方法。测定线性范围为0.0~10.0μg/25ml,方法栓出限为2.5×10~(-7)g/ml。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7.
鱼肉制品美味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目前我国鱼肉原料及加工制品种类众多,其风味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多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等技术研究此加工过程的特征气味物质成分变化。不同的加工方式对鱼肉中的特征气味物质具有不同影响,该文章综述多种淡水鱼和海水鱼挥发性风味及其特征气味物质,同时从热加工、发酵、腌制等不同加工方法的角度探讨其对同一或不同种鱼类风味形成的研究,另外比较分析了多种鱼肉加工前后的特征气味物质变化,进而为引导风味优良的鱼肉制品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8.
为考察不同种类再造烟叶烟气中有机酸质量分数的差异,搭建了管式烟气捕集装置,建立了再造烟叶烟气中29种有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并采用硅烷化衍生联合GC-MS/MS技术测定不同条件下烟气中有机酸的释放量,对不同类型初烤烟叶及由其制成的再造烟叶中有机酸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9种有机酸的检出限为0.83~17.57 ng/g,不同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5.68%~108.32%范围内,RSD值在1.19%~7.66%之间,该方法适用于烟草中有机酸的定量检测。(2)利用该方法在不同温度和环境氛围下对初烤烟叶和再造烟叶进行检测,发现再造烟叶中的有机酸总质量分数均大于初烤烟叶;有氧氛围有利于有机酸的释放,且加热温度为250~300℃时有机酸的释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59.
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核酸扩增技术。相比于PCR,该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简单、便捷及低成本的特点。目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基因多态性分析、疫情防治等方面已经有广泛应用,也有文献报道了其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食源性致病菌和环境中的病原体检测等领域中,等温扩增技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潜力,有望发展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方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环介导等温扩增、依赖解旋酶等温扩增、依赖核酸序列等温扩增、切刻内切酶核酸恒温扩增、交叉引物等温扩增、链置换等温扩增、SmartAmp技术等一系列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性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从而为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0.
1 国内外包装高等教育的发展
现代包装涉及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设计与制作、产品的包装工艺、商品的流通、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等过程及相关技术,以保护产品、方便流通、促进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