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7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决Mn O2正极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循环稳定性差及离子运输缓慢等问题,采用直写成型技术制备高精度定制的3D打印Mn O2正极。流变测试表明,打印墨水表现出剪切变稀行为,存储模量平台值高达105 Pa。SEM图像显示,100次循环后该定制网-层状结构保持完整。具有良好力学强度的3D结构有利于降低电极内残余应力,同时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所得的3D打印正极在50 m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10次后,比容量为对照传统2D电极的4倍。采用多种非原位技术系统研究了3D打印电池的可逆Mn2+/Mn4+双氧化还原储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2.
某型飞机起落架需进行前轮转弯耐久性试验,以考核转弯机构的耐久性能,同时考核密封装置的周向运动的密封性能,但任务需求中明确要求需真实模拟飞机受载状态,不允许以传统设计固定压缩量工装的方式进行试验考核,对转弯试验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提到的转弯试验系统基于落震试验台体进行型架、吊篮等设计,以施加配重的方式实现机身重力对起落架的加载,达到了模拟飞机真实受载状态的目的,经试验验证,满足设计需求,且为其它类似起落架转弯试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进一步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基于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室内实验,阐述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成因机理及延伸过程,建立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表征方法并进行了相对应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按照成因主要分为天然闭合型、人工压裂诱导型和超储层破裂压力型3类。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生长机理主要为注入压力与岩石破裂压力或裂缝延伸压力的反复作用促使岩石发育裂缝或使已存在的裂缝不断延伸。改进的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实验表明,注入压力呈现反复的“升—降”特征,且注入压力是岩石产生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的主控参数。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模拟结果也验证了注入井井底压力呈现周期性“憋压上升—起裂下降”趋势。诱导动态裂缝产生后,裂缝体系内的压力和饱和度场是随着动态裂缝的开启和延伸而动态变化的,且沿裂缝体系变化明显,裂缝系统两侧波及范围小。  相似文献   
104.
延长油田部分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随着不断开发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产能不断下降。蓄能增渗作为一种针对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的油藏的注水补能技术,通过本井大液量快速注水、关井、周围井闷井等技术手段,补充地层能量,实现周围对应油井见效,提高油藏渗流能力和渗吸作用。通过构建双重介质模型,开展室内蓄能增渗实验,结果表明:蓄能增渗最佳注入时机为衰减开发地层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的60%~70%,最佳注入量为0.2 PV,闷井时间的增加可以提升蓄能增渗的效果。矿场实践后,油井产量在30 d内提高了5倍,效果较好,可为延长油田乃至国内其他油田的类似油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为解决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问题,文章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并研究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架构。同时,介绍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功能,实现了固定资产的数字化及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实现3D打印硬质合金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固化3D打印硬质合金的方法,即以钨盐和钴盐为原料,并借助光辐照聚合,光固化打印硬质合金前驱体坯体,再通过后处理—高温还原/碳化并烧结致密化为硬质合金。采用流变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和XRD衍射仪等研究了墨水的紫外流变性能和稳定性,分析了前驱体的转变过程,探究了钨盐/有机物摩尔比对高温后处理产物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了蜂窝结构的3D打印硬质合金部件。结果表明:优化的墨水配方中,当水/丙烯酸质量比为2.5、偏钨酸铵溶解度为100%以下时,TPO和PEGDA的加入量为溶剂质量的2%。在高温后处理过程中,3D打印硬质合金前驱体内的盐和有机物发生分解、还原和碳化等一系列反应。偏钨酸铵首先分解为氧化钨,再在氢气气氛下被还原为纯钨,然后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碳源依次发生碳化反应,转化为W2C和WC。当钨盐/有机物摩尔比低于0.85时,高温后处理产物为纯WC相。最终获得3D打印蜂窝结构的硬质合金,此合金结构完整、表面光滑,主要物相为WC和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