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2篇 |
金属工艺 | 93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篇 |
冶金工业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通过对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固溶处理、蠕变曲线测定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4.5%Re镍基单晶合金中温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合金的固溶温度,可降低合金中元素的偏析程度,提高合金的蠕变性能。完全热处理后单晶镍基合金的组织结构由立方γ’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在γ基体所组成,在760℃/800 MPa条件下的蠕变期间,合金中γ’相不形成筏状组织,但在近断口区域,立方γ’相的扭曲程度增加。在施加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合金具有良好的蠕变抗力和较长的蠕变寿命。合金在蠕变期间的变形特征是位错在基体中运动和剪切γ’相,其中,切入γ’相的<110>超位错可由{111}面交滑移到{100}面,形成K-W锁,而切过γ’相的<110>超位错在{111}面可发生分解,形成(1/3)<112>超肖可莱不全位错+层错的位错组态,阻碍位错运动和抑制位错的交滑移,是使合金具有良好蠕变抗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将聚乙烯亚胺(PEI-Ag+)、PdCl42-交替沉积在基底上,然后用硼氢化钠还原,构筑了含银/钯复合纳米粒子的PEI-Ag/Pd纳米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循环伏安(CV)等手段对复合膜的成分、微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膜上生成了不规则和立方体状的银/钯纳米复合物,导致膜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结果表明,双金属{PEI-Ag/Pd}n复合膜比单金属{PEI/Pd}n或{PEI-Ag/PSS}n膜对多巴胺的氧化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6%Re/5%Ru单晶镍基合金(质量分数)进行蠕变性能测试和组织观察,研究了合金的超高温蠕变行为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测定出合金在(1160℃,120 MPa)的蠕变寿命为206 h。中期稳态阶段,位错在基体中滑移和攀移越过γ′相是合金的变形特征,γ基体中溶解的难熔元素可增加位错在基体中运动的阻力。超高温蠕变期间,随温度提高γ′相发生溶解,可减小筏状γ′相的尺寸,提高位错攀移越过γ′相的速率,特别是当温度大于1170℃时,合金的施加温度敏感性使筏状γ′相的尺寸减小,应变速率提高,这是合金蠕变寿命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蠕变后期,基体位错可在位错网破损处切入γ′相,其中,切入γ′相的位错可由{111}面交滑移至{100}面形成K−W锁,抑制位错的滑移和交滑移,可改善合金的蠕变抗力。而在颈缩区域较大的有效应力可开动位错的双取向滑移,致使筏状γ′相扭折,并在扭折区域发生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直至断裂,这是合金在超高温蠕变期间的变形和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有/无元素Re、有/无TCP相合金进行时效处理、持久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TCP相的析出特征以及元素Re、TCP相对合金持久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效期间,合金中析出的TCP相在{111}晶面沿110晶向呈片状析出,其在(100)晶面具有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针状形貌,在(111)晶面呈现互成60°角排列的针状形貌,该TCP相鉴定为μ相。在无Re合金中析出的μ相尺寸较小,在时效期间不发生球化;而在4.5%Re合金中析出的μ相尺寸较大,且随时效时间的延长,μ相逐渐粗化并转变成球状。由于析出的μ相消耗较多的难溶元素,故可明显降低合金的蠕变抗力和缩短持久寿命。其中,无Re合金2中析出的针状μ相,在蠕变期间易产生应力集中,并促使其发生裂纹萌生和扩展,是较大幅度缩短合金持久寿命的主要原因;在4.5%Re合金中形成的球状μ相,在蠕变期间不易产生应力集中,是使合金持久寿命缩短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热处理、蠕变性能测试及位错组态的衍衬分析,研究热连轧Ti-6Al-4V合金的蠕变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低于β相变点的固溶处理,合金的组织结构由高固溶度的等轴α相和网篮组织组成;随着固溶温度提高,网篮组织数量增多;经1 000 ℃固溶处理后合金可获得完全网篮组织;与940 ℃固溶时效合金相比,经 1 000 ℃固溶时效合金在420 ℃、575 MPa条件下具有较低的应变速率和较长的蠕变寿命;在试验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内,计算出该合金的蠕变激活能为249.8 kJ/mol;在蠕变期间,热连轧合金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在具HCP结构的α相中发生双取向滑移,940 ℃固溶处理合金的蠕变机制是波浪状位错在α相中发生锥面滑移,而经1 000 ℃固溶处理合金的变形机制是<1/2>(111(位错在具BCC结构的β相中发生多系滑移;经1 000 ℃固溶处理合金中所含的高含量富V的β相可提高合金蠕变抗力,这是合金具有较低应变速率和较长蠕变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组织形貌观察及蠕变曲线测定,研究了一种含Re镍基单晶合金的高温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含4.2%Re单晶合金在1060-1100℃温度区间具有较好的承温能力,但表现出较强的施加应力敏感性。经高温蠕变断裂后,在试样不同区域γ′相具有不同的组织形貌,在远离断口区域γ′相形成的筏状组织与施加应力轴方向垂直,而在近断口区域,筏状γ′相的粗化及扭曲程度的增大为该区域发生较大塑性变形所致。在蠕变后期,合金的变形机制是迹线方向为[011]和[011]的滑移位错切入筏状γ′相,主、次滑移系交替开动,使筏状γ′相发生扭折形成不规则的扭曲形态,直至发生断裂是合金的蠕变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晶体取向对镍基单晶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蠕变曲线测定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001]、[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在蠕变期间的组织演化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经完全热处理后,[001]和[011]取向合金中立方γ′相均以共格方式镶嵌在γ基体相中,并沿〈100〉取向规则排列。蠕变期间,[001]取向合金中γ′相沿垂直于应力轴方向形成N-型筏状组织,而[011]取向合金中γ′相沿[001]取向形成纤维状筏形组织,且在(100)晶面的筏状γ′相与施加应力轴方向呈45°角排列,其中,立方γ′相不同晶面中扩张晶格的法线方向是筏状γ′相的生长方向。在试验温度和应力范围内,与[011]取向合金相比,[001]取向合金具有较好的蠕变抗力。在高温蠕变后期,两取向合金中的筏状γ′相均发生粗化和扭折,其中,[001]取向合金在蠕变后期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剪切γ′相,而[011]取向合金的变形特征主要是形变位错在基体通道中滑移。 相似文献
108.
109.
一种单晶镍基合金热处理期间的组织演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种单晶镍基合金的差热曲线分析和不同条件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观察,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合金中‘γ’相在热处理期间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用合金的热处理‘窗口’是48℃,在1300℃γ,相有最大的溶解速度,1040℃析出的γ’相最为稳定;确定出该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为1280℃,4h,AC+1300℃,4h,AC+1040℃,4h,AC+870℃.24h,AC.一次时效期间,在界面能和共格应变能的作用下,γ’相长大呈立方体形貌;二次时效期间。γ’相略有长大,立方度增加,排列更加规则。其中,时效期间,共格界面的γ’相按“台阶机制”优先沿(100)取向扩散生长呈立方体形貌,而晶格错配应力的对称分布是使立方γ’相得以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层错能的计算、蠕变性能测试及位错组态的衍衬分析,研究温度对单晶镍基合金层错能和蠕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760℃具有较低的层错能,其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110〉超位错剪切进入γ′相,其中,切入γ′相的位错可分解形成(1/3)〈112〉位错+(SISF)层错的位错组态。随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层错能增大,合金在1070℃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是〈110〉螺、刃超位错剪切进入γ′相。在980℃,合金的层错能介于760~1070℃之间,蠕变期间的主要变形机制是〈110〉螺、刃超位错剪切进入γ′相,其中,剪切进入γ′相的螺位错由{111}面交滑移至{100}面,形成(1/2)〈110〉不全位错+反向畴界(APB)的K-W锁位错组态,这种具有面角非平面芯结构的K-W锁可抑制位错的交滑移,提高合金的蠕变抗力。其中,蠕变期间较低的应变速率仅释放较少的形变热,不足以激活K-W锁中的位错在{111}面滑移,是K-W锁在980℃得以保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