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6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9篇 |
综合类 | 59篇 |
化学工业 | 182篇 |
金属工艺 | 77篇 |
机械仪表 | 93篇 |
建筑科学 | 161篇 |
矿业工程 | 115篇 |
能源动力 | 27篇 |
轻工业 | 117篇 |
水利工程 | 41篇 |
石油天然气 | 71篇 |
武器工业 | 11篇 |
无线电 | 17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7篇 |
冶金工业 | 75篇 |
原子能技术 | 43篇 |
自动化技术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95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四川维尼纶厂维明公司甲醉厂是国内首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100kt/a合成甲醉装置, 其转化炉工艺条件有三个特点:(1)在转化管入口处向原料气配入16%(V/V)的CO2, 以提高合成气中碳氧化物对氢的比值。(2)为降低合成气中CH4含量, 转化管出口温度提至865℃, 比传统要高50~80℃。(3)原料气中氧含量较高数百按照厂方和设计院要求, 考察了Z412W/Z413W型催化剂对这些工艺条件的适应性.从1996年12月投运至今已连续运转了9个多月, 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美国圣第亚国家实验室新近开发了一种制造功能金属制件的新技术———LENS法,该技术是依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固体模型通过激光束将一定的粉末材料烧结,不用模子或型具即可形成最高密度的制品。使用钕柘榴石激光器将粉末熔融后凝固,如果改变粉末混合物则可制造不同金属、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的制件。所用的原材料包括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以及一些陶瓷材料。LENS法依靠制件的计算机模型通过激光沉积系统,实现从底层到顶层逐层变换方向(90度角)地积层成形,适用于宇航工业、汽车工业以及医学领域。(国 文译自《AdvMater… 相似文献
37.
美国NASA Glenn研究中心开发成功一种表面具有溅射金属涂层的氧化铝纤维 利用这种预涂层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大大改善其强度特性。通常采用无涂层氧化铝纤维增强的铁基和铁镍基复合材料 往往都会使得纤维强度由.GPa减低为GPa左右。然而 如果利用预涂层氧化铝纤维就会获得显然较高的强度 可保证用于高温下的强度性能。氧化铝纤维采用MA合金靶材经过溅射而喷涂上.μm厚的金属涂层后 这种预涂层氧化铝纤维具有大约.GPa的强度 在℃真空下加热时这种纤维仍可保持高达.GPa的强度。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和涂层工艺对氧 《金属功能材料》2000,7(3):48
美国NASAGlenn研究中心开发成功一种表面具有溅射金属涂层的氧化铝纤维,利用这种预涂层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大大改善其强度特性。通常采用无涂层氧化铝纤维增强的铁基和铁镍基复合材料,往往都会使得纤维强度由2.9GPa减低为1GPa左右。然而,如果利用预涂层氧化铝纤维就会获得显然较高的强度,可保证用于高温下的强度性能。氧化铝纤维采用MA956合金靶材经过溅射而喷涂上4.7μm厚的金属涂层后,这种预涂层氧化铝纤维具有大约2.5GPa的强度,在1200℃真空下加热时这种纤维仍可保持高达2.1GPa的强度。也可以采用其他金…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究2-巯基苯并咪唑(MBI)、L-半胱氨酸(L-cysteine)以及两者的混合体系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方法 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以及极化曲线研究MBI与L-cysteine的最佳复配条件,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探究MBI、L-cysteine单独以及复配后在碳钢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 当在HCl溶液中加入5×10?3 mol/L的MBI时,缓蚀效率达到88.01%,而相同浓度下,L-cysteine的缓蚀效率仅达60.19%,缓蚀作用有限。当MBI和L-cysteine复配时,二者的混合体系在HCl介质中具有很好的缓蚀效果,特别是当浓度为1×10?3 mol/L、复配比为9∶1时,缓蚀效果达到最佳,协同效应也最明显。电化学法所得结果和失重法保持一致,且进一步表明MBI和L-cysteine的混合体系同时抑制腐蚀反应的阴、阳极过程,其中抑制阴极的效果最显著。AFM形貌图以及XPS谱图分别表明浸泡在含有MBI-L-cysteine(浓度为1×10?3 mol/L,复配比为9∶1)溶液中的Q235钢表面更加平整,MBI-L-cysteine在Q235钢上通过吸附形成的保护膜可以显著增强Q235钢的耐酸性。结论 MBI与L-cysteine(浓度为1×10?3 mol/L,复配比为9∶1)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有显著的协同缓蚀性能,但协同效应会随着L-cysteine的增多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