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4种不同ACr_2O_4尖晶石氧化物(A=Co,Zn,Mn,Cu),考察A位阳离子对ACr_2O_4尖晶石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对二氯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SEM、HRTEM、H_2-TPR、NH_3-TPD以及XPS等表征。结果表明,A位离子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可还原性和表面酸性,催化剂催化活性顺序为CoCr_2O_4Zn Cr_2O_4Mn Cr_2O_4CuCr_2O_4。结合表征结果,认为催化剂活性与其可还原性能和表面酸性存在密切关系。CoCr_2O_4由于具有最佳的可还原性和较高的表面酸性,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而CuCr_2O_4由于具有最低的表面酸性导致其催化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氯乙烯(VC)合成氟乙烯(VF)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计算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反应平衡常数,讨论了反应温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VC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然而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VF的选择性。热力学分析结果与实际催化剂的性能一致。通过热力学分析,对研究VC氟化合成VF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催化氧化是消除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有效手段,而二氯甲烷是含氯有机废气的代表性化合物。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rOx含量的CrCeAlO催化剂,并用浸渍法制备了Pt/CrCeAlO催化剂,将其用于二氯甲烷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催化剂均表现出较好的活性,Cr0.03Ce0.05Al0.95O2催化剂在390 ℃时即可完全氧化二氯甲烷。而负载Pt后的催化剂活性明显提高,2.0Pt/Cr0.03Ce0.05Al0.95O2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活性,在340 ℃条件下,转化率即达100%。采用XRD、SEM、TEM、H2-TPR和NH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受其表面酸性和氧化还原性的影响,表面酸性位提供二氯甲烷化学吸附位,而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性则有利于反应中氧物种的活化。催化剂中添加Pt后,由于Pt、CeO2 和 CrOx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增强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反应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改进的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即前驱体先在N2气氛下高温预处理)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纳米Ce0.9Cu0.1O2-δ固溶体。采用XRD、TEM和Raman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它们的低温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柠檬酸溶胶 凝胶法可以制得晶相比较完整的Ce0.9Cu0.1O2-δ 固溶体,晶粒小于10 nm,明显小于常规方法制得的样品。随着样品焙烧温度的提高,表征氧缺位的600 cm-1左右Raman峰的位置向高波数方向迁移。采用改进方法制得的Ce0.9Cu0.1O2-δ 固溶体具有更高的CO氧化活性,其原因归结为晶粒的减小,容易形成氧缺位和表面高分散CuO的增加,从而促进了CO的氧化。  相似文献   
6.
以SBA-15为模板剂、蔗糖为造孔剂,采用超声辅助的真空浸渍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Cr_2O_3纳米棒催化剂(Cr_2O_3-MR),用于气相氟化2-氯-1,1,1-三氟乙烷(HCFC-133a)合成四氟乙烷(HFC-134a)的反应,并与Cr_2O_3纳米棒催化剂(Cr_2O_3-R)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r_2O_3-MR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55.5 m~2·g~(-1),明显高于Cr_2O_3-R的比表面积(16.4 m~2·g~(-1))。同时在反应温度为320℃时,Cr_2O_3-MR上HCFC-133a的转化率(28.0%)也高于Cr_2O_3-R催化剂(24.0%),这归因于该催化剂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酸量。进一步根据催化剂表面酸量计算的转化频率(TOF)发现,Cr_2O_3-MR上的TOF(1.08×10~(-4)s~(-1))略高于Cr_2O_3-R(1.06×10~(-4)s~(-1)),表明催化剂活性与表面酸性密切相关,且表面强酸性可能比表面弱酸性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氟化铝是金属氟化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无机材料,具有L酸中心,广泛用作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主要应用于氟氯烃及其ODS替代品的气固相催化合成。高比表面积氟化铝具有更多的表面L酸中心。综述了近年国内外高比表面积氟化铝合成的研究成果,评述了高比表面积无定形AlF3和晶型AlF3(β-AlF3、α-AlF3和γ-AlF3等)的合成方法,分析了溶胶-凝胶法、气相氟化法和加热分解法等方法对高比表面积氟化铝合成的影响。分析了高比表面积氟化铝合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高比表面积氟化铝合成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A series of Pd/La-Al2O3(PLA) catalysts with La-Al2O3(LA) support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500, 700, 900 and 1050 oC) were prepared using an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activity of the fresh and hydrothermally aged PLA catalysts were tested for total oxidation of CO and C3H8. The activity of the fresh PLA catalysts for CO and C3H8 oxid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support, while the activities of the aged catalysts declined and became essentially the same. CO chemisorp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uppressed activities of the aged catalysts were mainly due to the decline of palladium dispersion. The turnover frequency(TOF) of CO oxid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eduction ability of the catalysts, with a fresh catalyst calcined at 1050 oC having the highest value(0.048 s–1). However, the TOF of C3H8 total oxidation was affected by not only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but also the size of Pd particle, and large Pd particles possessed higher TOF value of C3H8 oxidation, with the highest value(0.125 s–1) being obtained on an aged catalyst calcined at 500 oC.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以氯乙烯(CH2=CHCl)和四氯化碳(CCl4)为原料,通过调聚反应合成1,1,1,3,3-五氯丙烷(HCC-240fa)的研究进展,比较了Fe系、Cu系催化剂的调聚反应合成HCC-240fa的性能,Cu系催化剂的性能优于Fe系催化剂。认为进一步提高Cu系催化剂的性能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还应该注意催化剂的回收、原料的节约利用、提高原料的转化率、产物HCC-240fa的选择性,及其防止催化剂流失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CeriumoxidewithCaF2 structureiscur rentlybeingusedasapromoterinoxidation .ThecapabilitiesoftheredoxcoupleCe4 Ce3 arestronglyenhancedifotherelementisintro ducedintoCeO2 latticebyformingsolidsolu tion .SeveralapproacheshavebeenusedtoprepareCeO2 ZrO2 mixedox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