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4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MLA在铅锌氧化矿物解离度及粒度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某铅锌矿尾矿氧化程度较深,其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异极矿、菱锌矿、闪锌矿、白铅矿、方铅矿以及黄铁矿。运用自动矿物分析仪(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简称MLA)对不同细度下磨矿产品中主要金属矿物的解离度及其嵌布粒度进行了详细的测定。结果表明,当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0%时,样品中的主要金属矿物尤其是异极矿、菱锌矿等主要回收对象均充分解离、粒度分布均匀,利于浮选富集,为优化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32.
运用综合手段对此前未见报导的西藏玉龙铜矿氧化带矿石中锰的水合氧化物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它是同时富含铜、钴、铅的胶体,该氧化带矿石中约8%的铜和40%的钴均赋存于此.对其浸溶行为的研究证明,提取冶金过程中设法破坏该锰胶体是获得较好铜、钴回收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3.
工艺矿物学主要通过研究各类矿石性质为制定合理的选冶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在矿床综合评价以及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艺矿物学的研究过程中,利用传统分析手段往往只能获取矿石的二维平面信息,而缺乏对矿石三维矿物学和结构的了解。近年来,X射线CT技术因其独特的对样品三维结构特征的无损提取能力,在国际上已逐步应用于工艺矿物学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X射线CT的结构、成像原理,以及利用X射线CT对矿物粒度、解离特征、矿物量等重要工艺矿物学参数进行量化表征的典型应用实例。随着X射线CT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X射线CT技术将可能成为工艺矿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析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34.
选矿流程产品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可在矿石性质变化、选厂技术改造时为工艺流程的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内蒙某铜铅锌锡多金属矿生产中在锌硫作业中银和铜损失率分别为13.10%和15.64%。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选择锌硫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赋存状态研究确定了铜、银回收的目的矿物;通过铜、银矿物嵌布关系密切判断出铜、银走向一致,可同步富集。在此基础上,根据黝铜矿、黄铜矿、铜矿物集合体的单体解离度仅为12.84%、33.65%和25.40%,但铜矿物集合体粒度较粗的特点,提出了对铜矿物集合体再磨,获得银铜精矿的技术方案。最终选矿工艺通过提高再磨细度获得了银品位2 699g/t、铜品位为10.02%的高品位银铜精矿,实现了将锌硫混合精矿中原本损失的铜、银加以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为合理开发利用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先进仪器—矿物参数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综合手段对该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指出影响铜钴浸出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的氧化率为92.22%,氧化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蓝磷铜矿;钴的氧化率为85.84%,氧化钴矿物主要为水钴矿。矿石中铜钴矿物粒度分布不均,其中,铜矿物以中粗粒为主,钴矿物以中细粒为主,并且黏土矿物较多,铜钴矿物在粗磨条件下易与脉石裸露连生,因此建议在适当粗磨条件下采用酸法搅拌浸出工艺回收铜钴。矿石中分别有3.69%的铜和9.46%的钴以吸附态分布在褐铁矿和铁锰水合氧化物中,这部分铜、钴较难浸出,是影响浸出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大洋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是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潜在的新型稀土矿产资源,稀土矿物是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重要的产出形式和回收对象。采用MLA查找太平洋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矿物并对其分布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面掌握了样品中稀土矿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7.
山东某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金矿中金的品位为5.20 g/t,为查明该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运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以及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该金矿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91.22%的金赋存于自然金中;另有8.37%的金赋存于碲金矿、碲铜金矿、碲金银矿以及碲银矿(含Au)中,由于这些碲化物在氰化浸出的过程中难以被浸出,所以通过氰化浸出回收这部分金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8.
会泽铅锌矿深部矿体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仪武 《有色金属》2003,55(2):67-70
通过合泽铅锌矿深部矿体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以及铅、锌元意的赋存状态,阐明影响选矿工艺的矿物学因素。会泽铅锌矿深部矿体混合矿中,铅、锌矿物既有硫化物又有碳酸盐,脉石也为碳酸盐矿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菱锌矿、白铅矿占总矿物量的72.15%。为提高矿石中铅、锌选矿回收率,矿石分阶段细磨,还应强化对矿石中菱锌矿及白铅矿的回收。  相似文献   
39.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无机陶瓷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陶瓷膜常用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其在我国制备Al2O3、SiO2、TiO2、ZrO2等陶瓷膜及其复合膜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0.
含多水高岭石铜矿石在选矿过程中普遍存在铜回收率不高、尾矿中铜损失严重的问题,在铜硫分离时,为有效抑制硫矿物而加入的石灰用量是常规消耗量的2~3倍,既影响了铜的选矿指标,又增加了生产成本,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多水高岭石粒度细,表面积大,易团聚。不同pH值条件下多水高岭石水溶液中Zeta电位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当pH值在12时,Zeta电位的绝对值达到最低值,团聚现象严重。所以在碱性条件下选铜时,铜矿物易被团聚的多水高岭石罩盖导致其表面无法与药剂有效接触,从而损失到尾矿中。在pH值为11的石灰溶液中加入多水高岭石,随着加入量的增加,溶液的pH值不断降低。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发现溶液中的多水高岭石中含有少量的Ca,推断多水高岭石的存在吸附了溶液中的石灰,导致pH值变化。所以为保证矿浆的高碱度,需要加入更多的石灰。可见,多水高岭石是影响含多水高岭石铜矿石中铜选别指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