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8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8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速列车车顶用TP2铜管常年在-30~100 ℃露天环境下服役,为探究中低工作温度区间内TP2铜管组织与性能变化,测试、观察了TP2铜在-30~100 ℃下的硬度、拉伸性能、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在-30~100 ℃温度区间内,随温度升高,TP2铜管晶粒增大,晶粒度由8.95降至8.02,下降幅度为10.39%; 硬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变化幅度为5.64%; 抗拉强度由263.25 MPa下降至217.09 MPa,下降幅度达17.53%; 平均延伸率均保持在50%以上; 断口存在大量韧窝,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42.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原位生成TiC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变形温度为700~950 ℃、温度间隔为50 ℃,应变速率为10-3~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采用XRD、DSC、SEM、OM等实验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相变点及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等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绝热温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动态再结晶是TiC钛基复合材料热变形的重要机制,变形温度越高,再结晶越易进行,变形速率越高,应变量越大,再结晶晶粒越细小.  相似文献   
43.
吴春萍  易丹青  李荐  肖来荣  王斌 《贵金属》2007,28(2):28-32,36
研究了AF法(雾化粉末热锻法)和PM法(粉末冶金法)制备的Ag-ZnO电接触材料.利用X-ray 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Ag-ZnO合金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结构和成分,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F法制备的Ag-ZnO材料,ZnO颗粒弥散分布在Ag基体中,Ag相和ZnO相结合紧密.而PM法制备的Ag-ZnO材料,ZnO颗粒团聚严重.AF法制备的Ag-ZnO电接触材料的致密度、硬度、电阻率都要优于PM法.  相似文献   
44.
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设计作为培养方案的核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学生、指导教师、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材料化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现状,提出了重视前期准备工作、优化时间安排、强化指导教师主导作用和建立可靠保障体系等四点建议,以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45.
本文总结了采用粉末冶金、机械合金化、等离子体溅射、注射成型、固态置换反应、原住反应弥散相粒子生成技术等方法制备MoSi2基复合材料工艺的主要特点及原理,并对MoSi2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对SiC晶须和Si3N4颗粒复合强韧化MoSi2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SiC晶须和Si3N4颗粒的加入可大幅提高其抗弯强度、断裂韧度和维氏硬度;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复合材料强度提高的主要机制,抗弯强度达到427 MPa;通过晶粒细化、裂纹偏转和分叉等机制的综合作用使复合材料增韧,室温断裂韧度达到10.4 MPa.m1/2。  相似文献   
47.
纳米Cr2O3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r(NCh)3·9H20;氨水和乙醇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纳米Cr2(h粉体,并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熟重一动态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r(OH)s雀450"C已经生成Cr2O3,经过800℃烧30min.可获得平均粒径为70-100nm的Cr2O3粉体。  相似文献   
48.
采用熔铸、轧制的方法制备Zn-1.0Cu-0.2Ti合金,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合金的显微组织,测定不同退火制度后合金的硬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建立了Zn-1.0Cu-0.2Ti合金的再结晶晶粒长大模型,研究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Zn-1.0Cu-0.2Ti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硬度法测得Zn-1.0Cu-0.2Ti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在230℃左右。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再结晶晶粒均逐渐长大,但晶粒长大的速度趋于缓慢,合金中弥散分布于基体内的CuZn4和TiZn15相能够抑制再结晶晶粒的长大。  相似文献   
49.
实验室通过熔炼、轧制等制备无铅的Zn-0.3Bi-0.06Ti合金板带材,并测得其强度、硬度和拉伸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通过计时电位法和线性电位扫描法研究Zn-0.3Bi-0.06Ti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合金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在传统制备工艺基础上采用水冷模铸造和轧制前加热工作辊的方法,能够解决无铅电池用锌合金轧制难的问题;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Zn-0.3Bi-0.06Ti合金表现出典型的钝化电化学性能,PVi(2 h)测试中合金电极电势在-1.35 V左右保持稳定,但出现明显的点蚀,腐蚀产物由ZnO、Zn(OH)2、Ti3O5和TiO2组成。  相似文献   
50.
微量元素Cr、Mg对Zn-Cu-Ti合金力学和蠕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铸、挤压的方法制备了添加Cr、Mg等微量元素的Zn-Cu-Ti系合金, 通过蠕变试验测定了合金的拉伸蠕变性能, 借助SEM、EDS等手段对合金蠕变前后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 添加微量元素可降低Zn-Cu-Ti合金常温蠕变速率, 提高合金蠕变抗力。其中添加了Cr元素的Zn-Cu-Ti合金抗拉强度、蠕变性能都有一定的提高;添加了微量元素Mg的Zn-Cu-Ti合金抗拉强度有一定提高, 其蠕变抗力有大幅度提高。Zn-Cu-Ti系合金的常温蠕变机制为位错在晶内的滑移机制, 固溶强化和晶界处的第二相颗粒能提高合金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