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无线电 | 2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有关方面获悉,日本造纸公司开始探讨在中国合资问题,并与中国最大的造纸企业上海造纸公司基本达成意向合作成立一个合资企业,研究生产以新闻纸、涂布纸、卫生纸为主的各类纸张的可能性。据了解,日本造纸公司早已确立国内部分造纸设备停止生产的去向,即把这些拆下来的设备部分 相似文献
12.
纳米球状L12-γ′相(Pm-3m,a=0.3572 nm)的共格析出强化Cu-Ni-Al合金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及一定的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海洋运输等领域。目前缺乏纳米球状L12-γ′相共格析出的Cu-Ni-Al显微组织演变及性能关联的系统研究。本文锁定Ni∶Al原子比3∶1,制备了系列Cu(y Ni3/4Al1/4)100-y(y=75.00,80.00,85.71,90.00,93.75;原子分数)合金,并详细探讨了合金性能(硬度、电导率及软化温度)、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低温时效后样品出现大量的退火孪晶并析出纳米球状L12-γ′相。低温时效后Cu-Ni-Al合金的强化机制包括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随着Cu含量增加(Ni+Al含量减少),退火孪晶含量减少且L12-γ′相的析出含量逐渐增加,合金硬度、屈服强度及极限抗拉强度也随之降低。而合金导电性能与固溶在Cu基体中的溶质含量相关。最后,通过软化温度测试衡量了合金在高温下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高性能Cu-Ni-Al合金成分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大型轴流转桨式机组大修后运行出现异常振动噪音,通过初步排查试验及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得出转轮桨叶叶片密封是造成机组振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及下一步检修处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用电沉积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纯镍镀层和纳米SiC/Ni复合镀层,考察了电镀时间、SiC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对复合镀层中纳米SiC含量的影响,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SiC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后研究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中纳米SiC的含量随着电镀时间延长、电流密度增大、镀液温度升高以及SiC质量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最佳工艺参数为电镀时间30min,SiC质量浓度20g·L-1,电流密度2A·dm-2,镀液温度60℃,镀液pH4.5,搅拌速度300r·min-1;与纯镍镀层相比,纳米SiC/Ni复合镀层的晶粒更细小,组织更致密,具有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因数降低了7%以上,磨损率降低了50%。 相似文献
16.
17.
我校实验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理工科实验教学是加强学生意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但是,目前我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本文提出了我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并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原理和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并得到了检验,大大改善了主设备保护的安全运行。文章着重介绍了电力系统中主设备继电保护的现状,阐述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核酸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目标物的一段短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与抗体相比,适配体具有性质稳定、易化学合成、易化学修饰、分子量小和目标分子广泛等优点,目前在生物传感器、毛细管电泳、物质分离富集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核酸适配体在固相萃取、磁分离、亲和色谱及微流控分离分析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