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0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41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预染污方式对瓷和玻璃绝缘子人工覆冰交流闪络电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绝缘子覆冰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污秽,一般来说覆冰前绝缘子表面存在污秽才会导致绝缘子在运行电压下发生冰闪。如何模拟和表征污秽对绝缘子冰闪电压的影响,是防冰抗冰设计的基础。笔者根据人工气候室的试验结果,探讨了染污方式,即固体涂层法染污或覆冰水电导率染污对3种型式的瓷和玻璃绝缘子覆冰交流闪络电压的影响,分析了人工覆冰绝缘子的两种染污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冰闪电压的影响上,两种染污方式存在等价性,但采用覆冰水电导率模拟污秽时试验简便,试验结果的分散性相对较小;染污方式对覆冰绝缘子的放电路径有影响,固体涂层法染污的绝缘子冰闪路径沿着绝缘子表面;覆冰水电导率模拟污秽时,放电沿着冰层外表面,因此试验结果的分散性较小,试验简便和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82.
83.
84.
分析了汽车后灯灯体的结构特点及成型工艺,通过对冷却介质的正确选择和冷却系统的合理设计,模具取得了良好的冷却效果,从而缩短了塑件成型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塑件质量。 相似文献
85.
<正> 北京长城饭店第二期工程——亮马河大厦位于北京市区东北部,东三环北路东侧,亮马河南岸,长城饭店北侧。该工程基坑长140m,宽70m,深10.65m,由于基坑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能放坡开挖,而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坡,分层竖直开挖。根据设计要求,护坡桩长16.5m,直径1.0m,间距1.5m,嵌固长度5.85m。但在人工挖孔过程中,基坑北面部分地段在13.5m处遇到含水粉细砂层,难以成孔,实际成桩只有13.5m,嵌固长度仅为2.85m,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另外,在基坑挖至10.65m时,北面中间地段地表出现多条宽度不等的裂缝且护坡桩位移 相似文献
86.
全省消防部队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省公安厅九处的大力配合下,已于10月中旬在全省公安系统率先开通.该网络系统是以总队为中心,各支队为工作站通过公安专线连接的广域网,如总队机关建立的局域网.该网络系统具有信息共享,数据通讯与传真功能.它从筹划准备到人员培训、安装调试历时将近一年, 相似文献
88.
89.
为了探讨铁尾矿砂水泥土的力学性能及抗干湿循环劣化能力,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水泥掺量、铁尾矿砂掺量及干湿循环次数对铁尾矿砂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铁尾矿砂在20%掺量下对水泥土的强度提升最大,在40%掺量下对水泥土的强度提升最小,最高强度增长率约为70%;干湿循环对素水泥土和铁尾矿砂水泥土的强度造成的损伤程度不同,素水泥土在循环初期强度损失较大而在循环后期损失较小且逐渐趋于平缓,铁尾矿砂水泥土在循环初期强度损失较小,超过一定循环次数后强度下降明显;水泥土强度劣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水的干缩湿涨造成水泥土内部的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90.
随机性电网覆冰事件有7~12年的重现期,没有发生电网冰雪灾害并不能说明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完全正确,只有在严重覆冰积雪的极端条件下才能检验研究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冰冻积雪自然灾害是具有不可抗拒性的,10年以后的今年再次遭遇较为严重的冰冻积雪气候,使人们认识到再好的单一方法也有局限性,并不能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我国在电网覆冰积雪防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对于冰冻积雪的气候条件形成的灾害、覆冰积雪形成的致灾机理和灾害防御方法与技术的这种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并未很好解决,仍然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根据作者几十年的研究总结,肯定了我国在电网防冰减灾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和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也发现了现有成果在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以科学的态度阐述了电网覆冰是一个随机性的复杂事件,面对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国内外在过去8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不停研究和探索,不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很多未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难题。因此,防冰减灾研究上不能局限于已经取得的成果,应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高可靠性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持续坚持深入研究,以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追求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