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87篇 |
免费 | 291篇 |
国内免费 | 2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3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67篇 |
化学工业 | 564篇 |
金属工艺 | 292篇 |
机械仪表 | 406篇 |
建筑科学 | 472篇 |
矿业工程 | 260篇 |
能源动力 | 103篇 |
轻工业 | 825篇 |
水利工程 | 170篇 |
石油天然气 | 333篇 |
武器工业 | 52篇 |
无线电 | 6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34篇 |
冶金工业 | 215篇 |
原子能技术 | 103篇 |
自动化技术 | 4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89篇 |
2018年 | 197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68篇 |
2014年 | 301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290篇 |
2011年 | 288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214篇 |
2006年 | 169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9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微小晶体光学试件从无序到有序、在连续运动中精确定位难的问题,基于机械零件加工六点定位原理,辅以特别引导和定位机构,构建了振动理料、槽轮离散、端面凸轮升降和浮动定位一体的微小试件离散与精确定位系统,融合往复运动、间歇机构、凸轮机构和同步带传动等实现了微小试件的准确定位。运用对数螺旋曲面和壁板结合保证试件的有效引导和顺利定位。采用特别设计的槽轮机构,运用包络和光滑相切过渡,在槽轮上制成按共轭原理的试件转入与分离,不仅实现对试件的均用分离,而且通过同步带传动驱动端面凸轮机构,实现对试件的运动状态下的同步浮动定位。 相似文献
992.
993.
总结了引进的阿塞尔轧管机热负荷试车及试生产情况。通过不同径壁比荒管的轧制,实现了扩径减壁、等径减壁和减径减壁三种轧制形式,从而确定了阿塞尔轧管机组的轧制规格范围。 相似文献
994.
介绍在设计1/6G摩托车气缸盖(以下简称“G缸盖”)低压铸模时,采取对策避免了现有设备低压铸机机座变形这一不利影响,完成模具设计。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镁合金化学镀镍预处理过程表面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重量损失、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镁合金化学镀镍预处理的表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在碱性除油和活化阶段由于表面上Mg(OH)2和MgF2膜层的形成,受到的腐蚀很小。不同配方的酸性浸蚀溶液导致不同的腐蚀程度和表面形貌,浸蚀后表面形成的含CrOOH的膜层在活化后消失。 相似文献
998.
指出只有当氢氧化铝洗液中全碱浓度小于或等于赤泥洗液中全碱浓度时,才有利于赤泥洗涤;利用2000年上半年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出氢氧化铝洗液最大允许全碱质量浓度为61.56g/L。分析比较了处理高浓度氢氧化铝洗液的3种方案,结果表明:将全碱浓度为95.06g/L的据氧化铝洗液直接送到稀释槽,可使赤泥一洗槽溢流浓度降低约6g/L,每吨氧化铝赤泥附碱损失减小0.25kg氧化钠,每年可节省碱耗费约54.9万元;而且还能将氧化铝洗液中的浮液物反溶解进入稀释液,有利于精液Rp(氧化铝与苛性氧化钠的质量比)的提高,同时避免了其进入赤泥而被损失,每年可减少氧化铝损失费约35.3万元。并提出了简单可行的氢氧化铝洗液流程改造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99.
液压锤利用锤体自重和液压力的共同作用来实现锤和桩的撞击并将桩贯入土层.据此分析锤和桩撞击过程以及结束后,桩和土壤之间的接触情况.利用软件ANSYS建立桩和土壤接触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桩和土壤接触时的位移、应力、剪切力和应变的分布图.分析结果和现场应用情况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很好地解释了桩的贯入过程以及土壤参数的变化趋势.根据研究结果还可对打桩施工中出现的桩压溃和断桩现象进行预测、预防和评估,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