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5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建筑科学 | 57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地震时城市煤气管网受害是发生次生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凡发生大的地震灾害,一般都会发生次生火灾,给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以城市煤气事业比较发达、多发地震的日本为例,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仅东京市就有次生火灾136起,烧毁房屋44.7万幢,烧死5.6万人,其中一个广域避难所因煤气管道震级,浇死3.8万人;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震发生次生火灾179起,神户市的房屋烧毁面积达659 000m~2,有7000多户的房屋全部烧毁。基于地震次生火灾的惨痛教训,许多国家研究开发了城市煤气管网的监测、监控系统、早在70年代,原苏联就实施了以煤气压力、流量为监测参数的自动控制与遥控系统。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以高新技术为主要技术依托的城市煤气管网实时防灾系统投入实用。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广泛采用多系统复合。本文介绍了日本煤气公司地震实时防灾系统,并据此探讨多系统复合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2.
用数值计算分析了采用实时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滑移摩擦隔震装置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对作动器位移与速度精确度的影响。通过对一个七个自由度结构模型设置滑移摩擦隔震支座动力反应时程的分析可知,用实时拟动力试验系统研究滑移摩擦类隔震结构是可行的。通常当Δt=0.01s,δt=0.001s时,SGT外插值运算的次数不应超过五次,内插值的运算次数可以不受限制。宜采用三阶拉格朗日插值计算公式,以控制动力反应速度失真及突变速度的大小。在进行实时拟动力试验时必须考虑作动器系统位移滞后的影响,标定滞后时段长度,并在编制控制程序时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43.
双钢筋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结构形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值得大力推广,可为国家节约大量钢材,是企业创造更好经济效益的理想途径。本文对热轧带肋Ⅲ级钢筋焊制的双钢筋构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重点研究了双钢筋受弯构件的裂缝及变形计算,对双钢筋构件的裂缝特征作了较完整的理论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并针对热轧带肋Ⅲ级钢筋制成的双钢筋混凝土构件,提出了裂缝计算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44.
45.
46.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控制方法,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隔离水平地震作用,而对竖向地震作用几乎没有影响。为改善隔震技术在隔离竖向地震中的限制,研制了一种由碟形弹簧和粘弹性阻尼器组合而成的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给出了该装置在竖向静力和动力作用下的等效刚度和阻尼比,建立了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表明,碟形弹簧竖向减震装置能有效的解决竖向大承载力和竖向阻尼的难题,力学性能优良且稳定,加工制作容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竖向减震装置。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对三块预应力混凝土夹芯保温屋面板进行抗弯实验的基础上,在开裂前,利用平面壳元对夹层板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且采用叠代法处理预应力多筋应力变化与板位移变化的藕连问题,最后,将实验值与数值解进行比较。吻合较好。本文不仅可以解决夹层板双向受力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各种荷载作用下受力状况,将为预应力混凝土夹芯保温屋面板向双向,大析型设计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摩擦板—复位弹簧隔震系统的一些特性,并计算了两个不同层数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通过优化选取合理参数的条件下,应用摩擦板—复位弹簧系统隔震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大位移值与层间位移值大幅度减少。底层层间位移可以减少80%以上,顶层层间位移可以减少60%左右。为保证系统的正常复位,复位弹簧的刚度系数应大于其下限值。在设有隔震系统的情况下,竖向地震的影响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