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3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230篇
电工技术   502篇
综合类   393篇
化学工业   861篇
金属工艺   217篇
机械仪表   398篇
建筑科学   526篇
矿业工程   266篇
能源动力   170篇
轻工业   958篇
水利工程   241篇
石油天然气   240篇
武器工业   74篇
无线电   6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3篇
冶金工业   237篇
原子能技术   57篇
自动化技术   55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探究外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GM1)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内源性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GLS)代谢的调控作用。采用淀粉样蛋白和人早老蛋白1(APPswe/PSEN1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 模型,首先利用Morris 水迷宫观测摄食GM1 对APP/PS1 小鼠行为学的影响;进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分析GM1 对APP/PS1 小鼠脑皮质中GLS 总体水平及各亚类水平的影响,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探究GLS 分子种变化。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GLS 合成与分解基因的mRNA 表达。结果表明,GM1 能够改善APP/PS1 小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提高脑皮质中GLS 总含量、回调APP/PS1 小鼠脑皮质中GLS 各亚类含量。摄食GM1 能够显著上调GLS 合成基因(st3gal5p1、st8sia1、b3galt4、st3gal2 和soat)的mRNA 表达水平,下调GLS 分解基因hexa 的mRNA 表达水平。综上,膳食GM1 可以调控AD 小鼠脑内GLS 的代谢。  相似文献   
962.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对闪光焊接的轮辋用车轮钢380CL开裂试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车轮钢380CL中C元素含量超内控上限,闪光焊接时焊缝区域为快速高温加热,焊后冷却速度快,焊缝区淬透性提高,出现粗大的贝氏体组织;基体和热影响区显微硬度(HV0.1)为303~310,而焊缝区的显微硬度(HV0.1)为346,比基体和热影响区的硬度高12%~14%,硬度差异较大,轮辋扩口变形时各组织变形协调能力差,导致在焊缝和粗晶热影响区的交界处开裂。通过严控车轮钢380CL的化学成分,同时降低焊接热输入量,可细化焊缝组织,降低焊缝和基体、热影响区的硬度差,保证焊缝具有良好的塑性,降低轮辋成形开裂率。  相似文献   
963.
针对单级驱动系统难以同时实现大行程与超精密定位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滚珠丝杠与液体静压导轨的超精密大行程进给系统实验台。无框式直驱电机通过胀紧套直接与滚珠丝杠联接,实现类似于直线电机的“零传动”,采用纳米级分辨率光栅尺实时检测运动部件的位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代码补偿、摩擦补偿、提高PWM频率、降低干扰等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定位性能,进给系统在180 mm的有效行程内可以实现103 nm定位精度和8 nm运动分辨率。  相似文献   
964.
本文开发了一套高效运转的纺织品p H值测定系统,可满足标准GB/T 7573—2009对纺织品p H值的测试要求,具备可视化操作界面,自动测试且数据自动保存,操作简便,可实现智能化工作。通过与日常实验室p H值人工分离式测试方式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系统不仅减少人工操作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检测结果准确,符合GB/T 7573—2009标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6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证、改进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是以专业全体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认证的主要目标。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重庆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对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组织形式、实施方法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66.
针对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技术中细长导向棒排布困难、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的现状。设计了一种细长棒状料自动化排布装置,该装置由给料系统和排布系统组成,介绍其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和控制方案,其中给料系统采用辊子卷动棒状料下落实现了间隔式给料,排布系统通过更换前端实现了两种排布方法的切换。该装置结构新颖,通用性强,降低了三维织物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67.
[目的]建立唑虫酰胺在萝卜中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残留检测分析方法,研究其在萝卜植株、萝卜肉质根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规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PSA、GCB和无水MgSO4净化,外标法定量,HPLC-MS/MS检测。[结果]萝卜植株、萝卜肉质根和土壤样品中的唑虫酰胺在0.001~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0.01、0.1、0.5、10 mg/kg的添加水平下,唑虫酰胺在萝卜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101.8%~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1.6%~5.5%;在0.01、0.1、0.5 mg/kg的添加水平下,唑虫酰胺在萝卜肉质根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2%~97.8%和95.1%~98.7%,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为0.9%~3.8%和1.3%~2.2%。唑虫酰胺在萝卜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5~9.8、5.4~13.6 d,唑虫酰胺在萝卜植株、萝卜肉质根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0~4.366、<0.01~0.092、<0.01~0.170 ...  相似文献   
968.
纳米球状L12-γ′相(Pm-3m,a=0.3572 nm)的共格析出强化Cu-Ni-Al合金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及一定的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海洋运输等领域。目前缺乏纳米球状L12-γ′相共格析出的Cu-Ni-Al显微组织演变及性能关联的系统研究。本文锁定Ni∶Al原子比3∶1,制备了系列Cu(y Ni3/4Al1/4)100-y(y=75.00,80.00,85.71,90.00,93.75;原子分数)合金,并详细探讨了合金性能(硬度、电导率及软化温度)、合金成分及显微组织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低温时效后样品出现大量的退火孪晶并析出纳米球状L12-γ′相。低温时效后Cu-Ni-Al合金的强化机制包括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随着Cu含量增加(Ni+Al含量减少),退火孪晶含量减少且L12-γ′相的析出含量逐渐增加,合金硬度、屈服强度及极限抗拉强度也随之降低。而合金导电性能与固溶在Cu基体中的溶质含量相关。最后,通过软化温度测试衡量了合金在高温下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高性能Cu-Ni-Al合金成分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实训系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线教育实训系统涉及学生、教师、企业等用户,会产生大量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共享面临着安全问题。文章结合区块链技术及其相关的属性代理重加密、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分布式密钥生成算法等技术,提出一种安全的数据共享方案,并与同类方案比较分析。文章旨在解决在线教育系统数据中心化问题,保护共享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970.
石粉作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区别于天然砂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结合现有规范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将机制砂中石粉纳入胶凝体系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岩性(石灰岩、花岗岩)石粉及其在不同含量条件下的室内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测试手段深入分析了石粉对混凝土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按照本试验混凝土配合比,以石粉替代机制砂的情况下,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微观机理分析表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大多是惰性的,仅微量石灰岩石粉存在有限的化学活性,促进早期水泥水合作用,进而加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的发展。机制砂中的石粉在混凝土中主要发挥物理填充作用,其含量保持在16%~19%时,能发挥良好的微集料填充效应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超过该范围则导致稀释效应降低混凝土力学性能。在石粉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试样的整体微观结构相较于石灰岩石粉组更为致密,从而导致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强于石灰岩石粉组。相比于同类研究,本研究获得的最优石粉含量处于较高范围,可为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机制砂石骨料制作过程中的石粉含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