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3篇
矿业工程   2篇
冶金工业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铁矾渣还原焙烧制备磁铁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锌冶炼厂的铁矾渣进行了粉煤还原焙烧-磁选试验研究,考查了焙烧过程中Zn、Fe、S等主要元素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900℃时还原焙烧可以产出磁性很强的磁铁矿,Zn转化为铁酸锌。超过900℃时会有有碱性硫化物生成。粉煤还原焙烧铁矾的最佳条件是:温度900℃,粉煤用量为45g/kg,焙烧时间75min。此时烧渣含S3.07%,含Fe55.94%,烧渣水浸后含S降低到1.47%。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焙烧—磁选,精矿含Fe在58.99%~58.72%之间,精矿中Zn含量均比尾矿高约1%,烧渣中大部分S与磁性产物在一起,磁选精矿含S在2.5%~3%之间。  相似文献   
22.
路殿坤  陈刚 《有色矿冶》1996,12(6):35-39
由传质理论推导建立了载金炭解吸的动力学模型,经过实验数据的线性回归和检验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解吸过程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23.
中条山低品位铜矿石的细菌浸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铜的浸出率和浸出速率,对中条山的低品位铜矿石进行了细菌浸出研究,对细菌浸出的介质进行了选择,并对细菌浸出的pH值、接种量和适用的温度等因素进行了条件选择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浸出在20-34.5℃之间均有氧化浸出活性,在最佳条件下,86h内铜的浸出率可达到约80%,比硫酸和Fe3+联合浸出的浸出率约高5%。  相似文献   
24.
氧化铁硫杆菌氧化Fe^2+的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热力学计算初步确定了Fe^2+进入氧化铁硫杆菌生物呼吸甸的位置,对生物合成的自由能利用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近期研究结果分析推测了铁硫收白和兰铜蛋白在细菌氧化Fe^2+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以刚果(金)科卢韦齐矿区氧化铜精矿为原料,在1500 ℃下采用高钙渣型开展1 h焦炭还原熔炼实验。研究表明:从提高铜回收率的角度来看,钙硅化(CaO/SiO2)为0.55比较适宜,当CaO/SiO2大于0.5时,铁的竞争性还原反应加剧,造成铜回收率与铜还原率差距加大。综合考虑, CaO/SiO2配料比选择0.50~0.55。炉渣黏度受O/Si变化和AlO5-4 补网作用的协同影响。  相似文献   
26.
氰化提金工艺产出大量的氰化尾矿,在最终处置前需对其进行脱氰处理。针对全泥氰化工艺产出的尾矿浆,开展了压滤洗涤工艺研究,考察了洗涤比对氰渣滤饼置换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室小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洗涤比小于2~3时,洗涤效率随洗涤比大致呈线性增长趋势,当洗涤比超过3后,继续增大洗涤比对洗涤效果改善非常有限。工业规模试验结果也验证了对氰渣滤饼进行置换洗涤时存在适宜的洗涤比范围。  相似文献   
27.
以人造金刚石废触媒的硫酸浸出液为基础,采用L16(45)正交试验方案,在1 200 C恒定通电量下,进行直流静态电解沉积Fe-Ni合金,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电沉积电流效率、镀层镍质量分数,以及Ni、Fe析出的分电流密度的影响规律,并以电流效率为主要指标优化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电流效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镀液pH>电流密度>温度>糖精钠浓度>硫脲浓度。最优工艺参数为平均电流密度500 A/m2、温度45 ℃、pH=3.55、糖精钠浓度3 g/L、硫脲浓度0.15 g/L。最优条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了正交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8.
铜铅冶炼会产生大量的炉渣,其基本组成以FeO-CaO-SiO2-Al2O3-MgO体系为基础,将铁选择性回收后产出的CaO-SiO2-Al2O3-MgO系低铁渣可以作为微晶玻璃等建材生产的原料。对熔渣的理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为其进一步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分析了某低铁熔炼炉渣的化学成分,利用熔体物性测定仪进行了黏度、密度的测试,并对炉渣碱度和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当炉渣碱度在1附近变动时,炉渣黏度和密度会出现剧烈震荡。  相似文献   
29.
电解沉积是湿法冶金生产的重要工序,电积系统中阳极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决定电积的能耗和产品质量。尺寸稳定型钛阳极作为一种在铜、锌电解沉积条件下具有高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的电极,具有重要研究与应用价值。对尺寸稳定型钛阳极的制备、钛基体的表面处理、活性氧化物涂层的选择、析氧催化机理,及其在铜、锌、钴、镍的电解沉积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0.
对苏打焙烧-碱浸-酸浸从高镍铜阳极泥中依次脱除硒和碲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结合各工序中间产物的XRD图谱变化推断整个过程的反应机理。在苏打焙烧过程中,铜阳极泥中以Cu4SeTe形式存在的铜被氧化成CuO和Cu3TeO6,而硒和碲则分别转化为Ag2SeO4和Cu3TeO6。在焙砂碱浸过程中,Ag2SeO4容易溶解浸出,但Cu3TeO6转化为CuTeO3仍然难以浸出,因此在焙烧-碱浸过程硒优先于碲被浸出。残留在碱浸渣中的CuTeO3和CuO很容易在接下来的酸浸过程中浸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最佳的苏打焙烧-碱浸过程中,超过97%的硒被浸出,而碲几乎不浸出,从而实现了硒与碲的分离。在随后的酸浸过程中,超过96%的铜和几乎所有的碲被浸出进入酸浸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