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通过研究高温氧化特征,定量分析抗氧化涂层对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热处理过程中氧化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热重分析实验测定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恒温氧化增量曲线,调查试样在不同温度下退火过程中的氧化烧损现象,并分析退火试样的纵截面氧化层微观形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当加热温度达到1 300℃后,试样的氧化增量曲线由原先的抛物线规律逐渐向线性规律转变。由于MoO3易于挥发,造成了试样高温氧化烧损严重。当退火温度为1 220℃时,试样在空气中的平均单面烧损速率约为4.0μm/h;而当使用抗氧化涂层后,平均单面烧损速率降至3.2μm/h,涂层防护效果显著。试样在1220℃下退火时生成的氧化层可分为2层,分别是Cr、Fe氧化物组成的内氧化层和Fe氧化物组成的外氧化层。结论 研究结果证明,抗氧化涂层能够显著降低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1 220~1 280℃下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微弱交变电流的非接触式检测要求,针对现有非接触式微弱电流检测系统检测精度不够高、工艺复杂、传感器位置存在限制等问题,本文将锁相放大技术、过采样方法、比例测量方法与电流的磁检测方法相结合,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微弱交变电流检测系统。通过对10kHz、幅值10mA的交变电流进行检测,可知系统分辨力可达1mA,精度可达1%;对于大于10mA的电流可在距离待测导线10cm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检测。与现有非接触式微弱电流检测系统相比,本系统放宽了对传感器与待测导线相对位置的限制,提高了检测精度,降低了工艺要求和系统成本,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并为电流密度成像系统的硬件实现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SEM、EDS、TEM、电化学分析及硬度测量的方法,研究了固溶处理HR3C不锈钢在800℃加速时效不同时间后,含铌析出相的种类、数量和形状大小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R3C中主要的析出相为MX相和Z相(NbCrN)。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相尺寸逐渐增大,弥散强化效果先快速增加,后逐渐减弱。Z相的析出能提高HR3C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现有非接触式AC电流检测系统存在的精度不高、工艺复杂、传感器位置存在限制等不足,将系统级比例测量法与锁相放大技术相结合,设计了非接触式高精度AC电流检测系统。通过实验证明,设计的系统克服了以上不足,系统分辨力达0.02mA,空间分辨力达1mm,可在以传感器为中心、半径为3cm的范围内对mA级的电流进行有效检测。设计的系统减少了对高性能传感器的依赖性,着眼于测量电路本身进行研究和改良,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度。设计的系统除了满足非接触式高精度电流检测场合的要求,更为电流密度成像系统的硬件实现提供了设计方案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协同治理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防治双重挑战的关键措施。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合适的指标用于全面评估协同效应,现有的研究缺乏一个一致的框架用于比较相关研究结果。为此,本研究对协同指标进行了定义,指标意义为单位GDP的污染物产生量变化所带来的减排效应。通过耦合迪氏指数分解分析方法(LMDI)、排放-浓度响应曲面模型(RSM)和全球暴露反应关系模型(GEMM)构建综合分析框架,用来评估中国碳减排对大气污染物减排和公众健康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效应对SO2、NOx和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不大于2.5μm的主要颗粒物)的减排作用越来越重要。具体而言,协同控制对SO2、NOx和PM2.5的减排量从“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的3.1 Mt、1.4 Mt和0.3 Mt增加到“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的5.6 Mt、3.7Mt和1.9 Mt。与无控情景相比,协同效应使得PM2.5年均浓度降低了15%,从而在20...  相似文献   
16.
运用小波理论,针对某一类变系数微分方程,首次将Littlewood-paley小波引入到变系数微分方程求解中,得到了Littlewood-paley小波ψ的尺度函数φ,构造了L2[0,1]中的正交小波基ψj,k^fold,证明了该正交小波基满足方程的初始条件.运用Galerkin方法求出了方程在子空间中的逼近解,得出了变系数微分方程的准确解.拓宽了小波理论的适用范围,并为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MaUat极大模重构小波变换算法没有充分利用信号突变点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Mallat极大模重构小波变换的方法,并以插值的形式给出了重构小波变换的显式表达式.显式表达式便于数值计算,同时也为求解一类广义微分方程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超声萃取-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活性炭中三乙烯二胺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甲醇为溶剂,四甲基乙二胺为内标,进行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对萃取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确定超声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溶剂体积20 mL和萃取时间10 min,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良好,R2>0.995 0;检出限为0.10 g/L,定量限为0.33 g/L;加标回收率为84.22%~93.0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4.60%~6.29%,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07%~7.03%。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定量结果精确可靠,可满足实际样品检测的需要,为保障活性炭中三乙烯二胺的监测效率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伟晶岩型矿床是稀有金属矿产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西部地区的稀有金属矿床也以伟晶岩型为典型。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茶卡北山地区岩浆活动频繁,伟晶岩体发育,具有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良好条件。为了进一步了解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加深对区域构造演化以及稀有金属成矿和控矿条件的认识,选择该地区含矿伟晶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岩石矿物组合、岩相学特征、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解释了侵入古元古界达肯大坂岩群中的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样品全碱含量较高,这与形成于大陆弧或板块碰撞环境下的成岩特征相似。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Eu中等负异常,推测含矿伟晶岩源区不仅与地壳有关,而且还具有幔源镁铁质岩浆参与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含矿伟晶岩属于亚碱性岩石类型,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分馏程度较高,反映出在岩浆演化及伟晶岩成岩过程中幔源物质可能参与了稀有稀土金属的成矿作用。研究认为伟晶岩的物质来源不仅与地壳有关,而且还有幔源物质的参与,推断含矿伟晶岩的地质构造环境可能为后碰撞或碰撞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针对突出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提出合理性的治理建议和保护措施。以青海省乐都区茶马沟石英岩矿为例,通过实地地质调查,结合开采、遥感及其他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搭建层级结构模型,使用MATLAB计算每个指标权重值,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样本进行计算及综合评价,最终借助ArcGIS对矿区进行网格化处理分区。结果显示,茶马沟矿区地质灾害主要为存在不稳定斜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水土环境污染,其中不稳定斜坡发育程度大,危害程度高、危险性大,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较大。矿区综合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等级为Ⅱ级(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区(Ⅰ)面积约6.4 hm2,较严重区(Ⅱ)面积约14.56 hm2,较轻区(Ⅲ)面积约18.24 hm2。根据评价及分区模型,对茶马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进行了有效的土地恢复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实现矿山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