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篇 |
综合类 | 5篇 |
化学工业 | 27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19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反渗透(RO)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每年有数百万计的废旧RO膜组件作为垃圾被处理处置,由此造成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本文首先综述了废旧RO膜可能的循环再利用方案和相关的应用案例,为了比较不同循环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概述了通过全生命周期分析(LCA)的方法评价不同循环利用方式的环境效益和物质投入的研究进展。文章指出研究结果表明:回收利用废旧RO膜是研究RO膜末端处理的方法之一,其中包括通过使用清洗后的RO膜作为新生RO膜直接再利用、通过化学转化为其他多孔膜材料再循环使用、通过清洗RO膜拆解回收RO膜。另外,LCA在膜工艺中的分析仍以评估使用过程为主,而缺少在膜设计、膜改造和膜回收等关键过程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2.
33.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背景下,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去除再次引起学界的重视,而常规的过滤、化学药剂、紫外等空气净化方式存在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光催化法具有高效、广谱、绿色、无残留、可动态持续消毒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光催化剂的种类、光催化剂的负载、光源以及反应器的结构与运行等方面对光催化系统灭活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文中指出:绝大多数研究选择TiO2或其衍生材料作为光催化剂,而更多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应当得到应用;多孔、多通道以及大表面积的催化剂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光催化系统的效率;在光源的选择上仍然较多依赖于紫外光,可见光的应用有待更多的研究;从优化反应器结构入手改进光催化系统的研究较少,最常用的是环形反应器;已有研究者开发出光催化空气净化器,或将光催化系统与室内风管系统相结合。文章提出,未来光催化系统将会成为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5.
已有研究表明惯容系统与基础隔震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减小长周期地震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但惯容系统对层间隔震结构控制效果与基础隔震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出将SPIS‐Ⅱ惯容系统应用于层间隔震结构,对惯容系统进行参数设计,通过数值分析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下惯容‐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激励法求解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能够快捷有效地确定惯容系统参数;惯容系统大大减少了隔震层位移,有效解决了长周期地震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的问题,且随地震动幅值增大,位移减震率也随之提高;惯容‐层间隔震系统在很好地控制上部结构响应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下部子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36.
37.
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特性为评价其动作性能提供有效的依据,故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断路器分合闸过程中动触头的位移信号来检测断路器机械特性的方法。根据断路器动作过程中动作机构的工作原理,该方法选择合适的位移传感器,通过FPGA对位移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对采集的存在噪声干扰位移信号进行小波去噪;最后通过辅助触点的状态变化来实现刚分(刚合)时间点的提取并实现断路器分合闸行程和速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38.
郑祥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4,(7)
现在许多通用的加密软件(如PROTECT等)具有良好的反拷贝与反跟踪功能,使得传统的软件跟踪方法完全失效。读者可能觉得这有些言过其实,但在阅读过下面的摘自PROTECT.EXE的一段程序之后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相似文献
39.
40.
膜分离技术是实施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过程工业、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中美在膜领域基础研究的竞争力对中国膜产业界针对性地选择未来成长方向和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从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质量和科研产出影响力3个维度,对比2000到2018年间中美两国膜领域的基础研究实力的变化趋势;利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在气体分离膜、离子交换膜的专利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中美高新膜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础科学研究层面,中国膜领域的科研产出数量于2007年首次超越美国,并在2013年后的5年迅速拉大与美国的差距;科研产出质量于2011年实现小幅反超并以微弱优势稳定持续至今;科研产出影响力于2017年实现对美国超越.(2)在技术创新竞争力层面,中国与美国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在膜领域基础研究的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突出表现为:中国膜企业仍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在成果转化环节仍有明显差距,中国专利转让总量仅为美国10%~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