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8篇 |
综合类 | 1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应用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技术的SSSC控制器实现方案。控制回路设计中通过对正弦参考波相角偏移量的控制使直流电容电压保持恒定。SSSC稳态时的主要作用是对被补偿线路有功功率进行调控,控制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调制系数与补偿方式(容性或感性)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了对线路有功功率的灵活控制,响应速度和波动都满足要求。利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工具搭建了包括EPRI-7节点系统、SSSC电压源逆变器及其触发控制回路,以及相应的测量、分析模块的详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实现了SSSC的稳态及暂态功能,计算结果证明了控制回路的有效性和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直流电容取值及耦合变压器电抗和变比对SSSC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2.
我国电力系统停电事故自组织临界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基于自组织临界性及分形的思想,通过分析1981—2002年我国电网重大停电事故,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的自组织临界性特征,并构建了全国电网及东北、华中和西北区域电网停电事故的标度-频度模型。通过研究如何用沙堆模型来描述电力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提出了先建立各网省局等规模稍小电网的实时动态沙堆模型从而形成一个沙堆群的模型来模拟整个全国电网的设想。 相似文献
93.
黄河下游滩区岸坡坍塌,压缩滩区人民的生产空间,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万滩镇至柳园口段滩岸踏勘、取样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滩岸土体组成及结构特征,研究含水率变化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并利用Optum G2研究土体强度变化对多层土滩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万滩镇至柳园口段滩岸土体由黏土和粉砂土组成,表现为交互分层结构;随着含水率的提高黏土和粉砂土黏聚力均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含水率对岸坡土体强度产生显著影响,含水率从18%增大到40%时黏土层黏聚力降低80%、内摩擦角降低约87%;滩岸组合边坡稳定性降低,岸坡稳定系数随着含水率提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4.
95.
传统2D数字伺服阀是一种采用单伺服螺旋机构将阀芯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阀芯轴向运动的阀。在采用2D数字阀作为先导阀的过程中,其在大行程下响应速度与现有国际先进水平还存有一定距离。为了提高2D数字阀在大行程的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引入双作用螺旋来实现功率放大。双作用螺旋伺服阀在2D阀的基础上于阀芯右侧台肩处增开一作用螺旋槽,使得左右敏感腔在压力差动变化,提高阀芯加速度,进而提高了响应速度。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在MATLAB中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在21MPa的压力下,3mm的阶跃输出能够在2ms下实现。 相似文献
96.
97.
98.
为了降低长程时间下大停电事故序列的期望值,提出利用控制规则改善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幂率分布并设计了均衡性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复杂性的研究中,将电力系统的故障序列作为一个离散的随机过程,研究了控制规则对大停电事故序列幂律分布的影响机制,建立了区分电力系统危险结构的区域均衡性指标,在直流潮流模型基础上验证了均衡性控制对于降低大停电事故序列期望值的有效性。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
100.
电力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实际应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在电力人工智能的假设分析与应用范式研究基础上,探索电力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创新应用模式。首先,针对电力人工智能研究中存在的可信伦理、数据分布与进化迁移等瓶颈,提出并详细阐述数据知识融合、平行互动、模型进化三大机制;进而,基于生物脑认知原理,提出适用于电力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意识引导的自主学习技术,通过构建电力领域机器意识引导算法进行模型构建、数据组织、训练调优等自主学习应用,解决规则复杂、数据价值低、场景泛化等情况下的电力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优化难题;最后,在设备运维检修领域开展应用探索,通过意识引导知识、数据、任务的理解分析,构建面向复杂运维检修任务端到端算法生成的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