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金属工艺   95篇
机械仪表   9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对变形AZ31镁合金在连铸过程中有、无施加电磁场和微钙合金化进行试验研究,并对铸锭的表观质量、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钙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能连续铸造出表面光滑、无氧化夹杂和偏析瘤的高质量铸锭,合金的微观组织得到改善,合金的晶粒在铸锭内外一致,析出相呈圆点状或近圆点状弥散分布于基体.微钙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对合金抗拉强度的提高近15%,对合金延伸率的改善更加有效,相对于普通连铸的AZ31镁合金,在微钙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下AZ31镁合金的延伸率提高近90%.  相似文献   
122.
基于激光高能快速加热和多点温度计算机自动采集技术,以一维不稳定导热模型为核心,设计了金属材料导热系数的实验测量方案,并实测了304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工程精度。  相似文献   
123.
影响微粒复合沉积的诸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镀层中固体微粒的含量决定其硬度、耐腐蚀、抗磨等性能,而影响微粒与基质金属复合沉积的因素很多,如电流密度、微粒表面电荷、温度、pH值、搅拌方式等.介绍了影响复合电镀微粒共沉积的各种因素,分析了诸因素在复合镀层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探讨了微粒与基质金属共沉积的机理.概述了纳米微粒解团聚的方法,指出了今后复合电镀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4.
姚山  王廷利  侯忠霖  郝海  金俊泽 《钢铁》2007,42(5):29-32
连铸坯内部的中心缩松和中心偏析是影响铸坯内部质量的主要缺陷,在凝固末端位置实施轻压下技术,是降低这类缺陷产生的重要手段.建立轻压下对中心缺陷作用的数学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轻压下的作用,合理地确定轻压下的位置,科学地指导和制定轻压下工艺.在金属凝固过程热力模型和缩孔缩松传统预测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轻压下对连铸坯中心缺陷作用的量化模型,通过与传统的Niyama缩松判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提出的轻压下对连铸坯中心缺陷作用的量化模型可以定量评价糊状区压力状态和流动状态对中心缺陷的直接影响,克服了Niyama判据无法考虑流动和压力作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5.
AZ61镁合金电磁连铸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延浩  房灿峰  张兴国  郝海  金俊泽 《铸造》2006,55(3):276-280
研究了AZ61变形镁合金的熔炼过程,通过工艺试验和磁场强度测量,确定了水流量、拉速和浇注高度等电磁连铸工艺参数;并对AZ61变形镁合金电磁连铸铸坯进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电磁连铸和普通连铸法制备的铸坯凝固组织和微观相结构相同,但电磁连铸锭的晶粒细小,第二相呈弥散分布;常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较普通连铸变形镁合金提高了15%和50%左右,断口形貌显示其具有韧性断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6.
电磁铸造铝合金锭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电磁铸造铝合金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并与普通连续铸造铸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磁铸造铸坯表面光滑如镜,其表面粗糙度仅为Ra0.65μm,消除了普通连续铸造铸坯表面存在的振痕和偏析瘤等铸造缺陷;定量金相测定的EMC铸锭的晶粒尺寸是DC锭的一半,细小,均匀的等轴晶使电磁铸造铸锭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比连铸坯提高3.7%-19.6%,延伸率提高7.1%-200%。另外,合金元素含量越高,电磁铸造铸坯的性能提高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7.
连铸空心管坯内置行波磁场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熔点Sn-3.5%Pb合金进行了空心管坯内置行波磁场的静态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管坯内置行波磁场可以引起金属熔体内部纵截面上的大环流,减小了熔体凝固前沿的温度梯度,降低了金属熔体的冷却速率,抑制了熔体的枝晶生长,从而促进了晶粒的球化,改善了管坯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128.
电磁场对水平连铸紫铜管表面质量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工频电磁场对水平连铸紫铜管坯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工频电磁场作用下,紫铜管坯的表面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励磁电流为140 A时,表面粗糙度由120μm降到90μm;施加电磁场后,柱状晶得到了显著的细化,并在管坯内侧得到了细小的等轴晶组织;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等轴晶区扩大,晶粒在周向上分布更加均匀;施加电磁场后,管坯的力学性能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加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当励磁电流为140 A时,抗拉强度提高了15%,延伸率提高了10%,管坯硬度提高了11%.  相似文献   
129.
本文报道了晶界碳化物对Fe—15Cr—25Ni合金蠕变断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界碳化物大大提高了合金断裂寿命与延性、这是由于晶界碳化物的析出阻碍了晶界滑移与扩散,从而降低了裂纹或空洞形核与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30.
铝合金扁锭热顶电磁铸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热顶-电磁铸造的基本思想,设计了一套适合于制取铝合金扁锭的热顶-电磁成型系统,用小线圈法测量了系统内的磁场强度,计算了电磁压力分布,并与普通电磁铸造成型系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热顶电磁铸造的成型条件,确定了相关的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拉坯实验,探讨了热顶对防止电磁铸造坯易产生表面夹杂缺陷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热顶-电磁铸造法不仅可有效去除电磁铸造中因电磁搅拌产生的氧化夹杂,而且使得电磁铸造过程简便而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