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综合类 | 18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25篇 |
建筑科学 | 19篇 |
矿业工程 | 36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11篇 |
石油天然气 | 6篇 |
无线电 | 1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冬冬;郭维;张朱锋;谢斌平;高汉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5,45(6):436-441
裂解源是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MBE)设备的核心部件,可用于生长诸如GaAs、InP、GaSb等多种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材料。由于MBE使用过程中超高真空不易获取的特点,对裂解源的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分子束外延设备用砷裂解源装置高应力加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针对裂解源的特点设计了加速老化试验方案。根据高温度应力加速模型,确定了裂解源的温度组合加速因子,设计出相应的试验任务剖面,并且根据试验方案得出裂解源的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大于5000 h。该方案为可靠性指标较高、受试样机数量紧缩的真空装置、科学仪器等设备的可靠性验证问题提供了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充填采煤弹性基础边界基本顶薄板破断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充填开采基本顶弹性基础边界弹性地基薄板力学模型,依据差分理论及主弯矩破断准则,研究充填体弹性地基系数kf、基本顶厚度h、弹性模量E及边界弹性基础系数k_m对基本顶主弯矩及破断规律的影响,得出:(1)k_f增大时,短边、长边超前煤壁区及充填区中点绝对值最大主弯矩M_b,M_d,M_o均减小,M_o降低幅度最大,M_b深入煤壁距离b增大;(2)E或h减小时,M_b,M_d,M_o及b减小;(3)k_m增大时,b减小,M_b,M_d,M_o均增大;(4)充填区基本顶主弯矩存在分化效应:kf越大或h,E越小,充填区最大主弯矩逐步向周边转移,非中点区主弯矩逐渐大于M_o,k_m对分化效应的影响甚微。充填条件下基本顶主弯矩大于极限弯矩时,起始破断位置为长边深入煤壁上表面或中部下表面。当kf较小、充实率较低且上覆载荷较大时,基本顶断裂类型有:(1)长边上表面→短边上表面→中部下表面;(2)长边上表面→中部下表面→短边上表面;(3)中部下表面→长边上表面→短边上表面。 相似文献
44.
基于转矩控制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中,踏板开度信号只是反映驾驶员的扭矩需求,发动机管理系统根据加速踏板计算驾驶员的扭矩请求.根据发动机转速变化规律,建立理想的转速模型,当有大的扭矩请求变化时,发动机管理系统采用滤波计算方式使发出的扭矩逐渐达到需求扭矩,以减弱由于动力总成间隙和弹性变形引起的发动机转速波动,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为优化发动机扭矩控制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为了判断灌浆套筒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基于压电陶瓷检测方法,检测了不同缺陷程度的竖直向套筒和水平向套筒,比较了截面灌浆量对响应信号幅值的影响; 从小波包能量的角度分析了截面灌浆量对信号能量的影响,并基于小波包能量分析提出了缺陷评价指标; 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应力波在不同截面灌浆量的灌浆套筒内的传播,分析了缺陷大小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信号幅值随灌浆套筒内部缺陷严重程度增大而增大,完全脱空情况下的幅值均值为灌浆饱满时的293%; 通过小波包能量分析,响应信号属于低频信号,基于小波包能量分析提出的缺陷评价指标能够定量反映灌浆套筒内部缺陷程度; 有限元模拟结果可视化地展示了应力波在套筒内的传播路径,内部缺陷的严重程度会对应力波的传播路径和能量耗散程度造成影响,灌浆量越小,内部缺陷越大,应力波传播越集中,最终能量损失越小。 相似文献
46.
47.
48.
"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服务已成为图书馆与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相接轨的重要环节.作为学校文献资源与知识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承担辅助教学、科研服务重任并通过智慧化服务融入并推进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文章探讨建立"融合一线,嵌入过程"智慧化学科服务,并不断深化智慧化学科服务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