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考察了弱酸性(p H=5)、弱碱性(p H=8)和碱性(p H=10)脱漆剂对轨道交通用7系铝合金表面复合有机涂层(磷化底漆、环氧底漆和聚氨酯面漆)的脱漆效果。结果发现,不同脱漆剂的脱漆时间有明显差别,弱酸性脱漆剂快于弱碱性和碱性脱漆剂;从脱漆的效果来看,弱碱性脱漆剂的脱除效果最为显著。浸泡实验表明,酸碱性不同的脱漆剂对铝合金基材造成的腐蚀明显不同,弱酸性脱漆剂造成铝合金的局部点蚀,弱碱性脱漆剂对铝合金基本不造成腐蚀,而碱性脱漆剂则会造成铝合金的全面腐蚀。  相似文献   
22.
为了有效动用开发难度极大的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以胜利油区王家岗油田王152块为例,在深入分析开发难点和渗流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降黏引驱开发技术,利用单管填砂驱油模型实验、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的开发技术界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井降黏吞吐引效,注入井早期变浓度连续驱替、后期变浓度段塞降黏驱替的降黏引驱技术开发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能提高采出程度14.3%。同时优化并确定了降黏引驱的驱替方式、引效周期、降黏体系浓度及注入量等开发技术关键参数。王152块王152-斜6井组先导试验结果证实,截至2020年9月,井组日产油量峰值为11.5 t/d,比试验前提高了5.4倍,驱替生产157 d,累积注入量为6 534 m3,所有采油井均已见效,井组累积产油量为856 t,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预测提高采收率为11.0%,实现了深层低渗透敏感稠油油藏从未动用到有效动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3.
目前国家信息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日益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系统中的软件漏洞层出不穷,攻击者通过攻击多个低级别的软件漏洞来触发高级别的软件漏洞,使用多步攻击方法提升自己的权限,达到损害或控制信息系统的目的。文中以软件漏洞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不同情况下软件漏洞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量化方法,为正确评估软件漏洞对整个系统的危害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江汉油田盐化工总厂建有一套合成盐酸装置。可生产31%的工业盐酸20000t/a。二期工程氯化石蜡装置可付产31%的盐酸1900t/a。尽管盐酸的用途较为广泛,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挥发性,不宜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加之江汉平原地区还有几套盐酸装置,销售市场已趋饱和。大量盐酸产品的积压可能成为制约江汉盐化工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开发利用过剩的盐酸将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主要适用于油层厚度较大、原油粘度较高的油藏。针对春晖油田哈浅1块油层厚度相对较薄、原油极稠的特点,在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基础上,采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开展通过加入氮气与降粘剂来改善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氮气与降粘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能够减缓蒸汽超覆,降低蒸汽腔压力,扩大蒸汽腔有效波及范围,降粘剂在蒸汽的携带作用下,可增大降粘范围和幅度,使得蒸汽腔的发育形态发生质的变化,有效动用油层下部储量;从动态指标来看,氮气与降粘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比常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和氮气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累积油汽比分别提高0.036和0.023 mL/mL,采收率分别提高10.9%和6.9%,说明氮气与降粘剂联合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随着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直流电源和直流负荷的大规模接入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柔性直流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研究了含多端柔性环网控制装置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典型网架结构;提出了传统交流配电网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过渡目标、过渡原则、过渡过程,并给出了几种典型网架的过渡方式;最后,以三端柔性环网控制装置为例,通过对运行方式的划分,明确了含柔性环网控制装置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及转换过程,为传统配电网向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通过改变氢化燃烧合成Mg2Ni中镁氢化反应的保温时间,以及镁镍合成反应温度和合成保温时间,来研究镁氢化反应、镁镍燃烧合成反应对产物Mg2Ni储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镁氢化反应保温120min时,产物的首次吸氢动力学性能变差;合成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吸氢量的提高(合成温度850K时,吸氢量最大可达3.36wt%);保温时间的延长对于产物吸氢量的影响随合成温度的差异而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28.
数字摄像能见度系统及其比对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光学能见度仪分别存在各自的观测缺陷。数字摄像能见度观测系统是采用先进的数字摄像技术,完全仿照人眼观测能见度的原理,根据能见度的定义研制的新型能见度自动观测仪。本文重点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硬件结构以及软件流程。最后给出了数字能见度仪与传统光学能见度仪及人工观测的比对结果。结果显示三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存在一定的观测差异。在降雨等复杂天气条件下,会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9.
利用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内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和 L 波段探空系统在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期间进 行了同步观测试验, 在经过观测数据时间和空间匹配的基础上, 以后者测风数据为参照标准, 从探测风廓线的高度、 风向和风速三个方面的一致性分析了激光雷达的测风数据质量。结果显示: 在观测试验期间, 激光雷达 56.5% 的观测 时间里最大探测高度不低于 2000 m, 2.9% 的观测时间最大探测高度不足 1000 m; 激光雷达探测获取的水平风向、风 速与 L 波段探空系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针对匹配得到的 8491 组对比观测数据, 其风向和风速数据拟合总相关系数 分别为 0.965 和 0.986; 总体风向、风速的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1.3◦ 和 16.1◦、0.21 m·s −1 和 1.06 m·s −1 ; 在 2000 m 以上高度, 由于激光雷达观测数据的信噪比偏弱, 获得可信的观测数据量减少, 会对风向、风速一致性比对造 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0.
根据交、直流微电网的特点,基于供电可靠性、技术经济性以及适应性3个准则,建立了交、直流微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各个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和量化方法。同时采用5/5-9/1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使得确定后的权重更加合理且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对交、直流微电网的算例评估结果验证了所提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