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改变传统烧结工艺熔剂、燃料的配入方式,通过在二次混合机出料前2~3min加入部分熔剂、燃料,可以改变烧结制粒过程中熔剂和燃料的赋存状态,使熔剂、燃料包裹在混合料小球外侧。熔剂后加有利于熔剂的加热分解和矿化,同时小球外侧的碱度高于小球内部,促进优质针状铁酸钙的生成;燃料后加可以改善燃料的燃烧条件,促进燃料的燃烧,改善烧结料层的透气性,有利于提高烧结速度。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云屑后加,燃料部分后加,云屑和燃料部分后加工艺均能有效改善烧结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铁矿石烧结过程中进行富氧,观察富氧后烧结固体燃料消耗、成品率、利用系数、冶金性能及矿相显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富氧时间为2~4 min、富氧量为5~8m3/t时,烧结矿的各项指标较好.在该条件下,与基准烧结矿相比,成品率提高2.12%、转鼓强度值提高0.92%、固体燃料消耗降低1.56 kg/t;富氧烧结对改善烧结矿成品率的试验结果表明:16组烧结试验中,对烧结过程进行富氧后,成品率提高了0.79%~2.05%,富氧后的成品率平均高于基准成品率1.35%.随着富氧量的增加,成品率呈现出增长趋势;而随着富氧时间的增加,成品率没有明显增长.同时,富氧烧结后,烧结固体燃料消耗下降0.69~1.41 kg/t.  相似文献   
13.
梅山烧结配加转炉钢渣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梅山转炉钢渣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梅山烧结的特点和现状,对梅山烧结生产配加转炉钢渣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并就钢渣配加对烧结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探讨,得出了适宜的操作参数和最佳配比。试验表明,钢渣应用于烧结生产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梅钢高炉渣流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炉的主要炉渣成分对炉渣流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利用minitab分析了碱度、MgO以及Al2O3对炉渣熔化性温度、粘度与热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找到了Al2O3,对炉渣流动性能影响的拐点,为高炉生产提供指导,并对今后大高炉的优化配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膨润土是球团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粘结剂,能显著改善原料成球性、提升球团质量,但较高的SiO2和Al2O3含量会造成炼铁生产渣量增加.添加少量有机粘结剂替代部分膨润土已成为改善球团性能的必要手段.本文考察了有机粘结剂P替代部分膨润土对球团高温强度的影响,结合激光闪射法和热重法(TG)研究了有机粘结剂对磁铁矿球团内部结构及传热、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粘结剂可以替代部分膨润土,适量有机组分的增加有利于预热球、焙烧球强度的提升和球团的氧化.主要原因是有机粘结剂P经过高温后热解,并在球团内部形成适量孔隙,球团热传导系数降低,内部升温梯度减缓,避免了球团表层因过快氧化结晶而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同时,细小的孔隙有利于氧气进入球团内部,促进Fe3O4氧化成Fe2O3,氧化分数fTGA随着有机粘结剂P的添加而逐渐升高,由90.80%提至92.17%.  相似文献   
16.
针对梅钢环形套筒窑用的4种石灰石,采用矿相分析和煅烧试验两种方法对其煅烧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的石灰石,煅烧后成品石灰表观质量较好,抗压载荷较高,煅烧性能较好;晶粒粗大、晶粒分布不均、晶粒间存在较多裂纹的石灰石,煅烧后成品石灰易发生碎裂和粉化,且抗压载荷较低,煅烧性能较差。结合矿相分析与煅烧试验,能更准确的判定石灰石的煅烧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炉炉料结构变化对炉内煤气成分的影响,以梅钢高碱度烧结矿搭配块矿为主的炉料结构为基础,通过调整烧结矿碱度、烧结矿比例和块矿比例,研究与分析了不同炉料结构下高炉煤气的成分变化、还原-软熔性能以及煤气利用率结果。研究表明,高炉煤气中CO和CO2的峰值分别出现在下部直接还原区和块矿带间接还原区。在块状带区域,随着烧结矿碱度提高、比例降低和块矿比例的提高,煤气利用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软熔开始之后,高碱度烧结矿搭配高比例块矿的实验组煤气利用率出现显著上升。高比例烧结矿(碱度1.8)对于煤气利用率提升最为有效,但高碱度烧结矿(碱度2.2~2.3)也能够通过交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提高块矿比例后煤气利用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w(MgO)/w(Al2O3)(以下简称镁铝比)作为铁矿粉烧结过程的重要成分参数之一,对烧结过程的成矿特性及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改善意义重大。运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理论计算了烧结体系的平衡物相组成及液相组分变化规律,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矿中液相、铁氧化物等优质物相含量增加,尖晶石等劣质物相含量下降。烧结杯试验探究了不同镁铝比烧结矿的理论物相组成、产质量指标、显微结构及冶金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速度由29.57 mm/min逐步提高至31.12 mm/min;成品率由62.89%提高至64.12%,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大值65.56%;转鼓强度由54.67%提高至60.27%,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大值64.67%;利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固体燃耗逐渐降低,并在镁铝比为0.77时达到相对低值74.53 kg/t。随着镁铝比由1.07降低至0.67,烧结矿中铁酸钙含量先上升后降低,硅酸盐和磁铁矿含量变化较小,赤铁矿含量和孔洞量逐渐降低,镁铝比为0.77时达到最佳烧结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