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75篇
建筑科学   86篇
水利工程   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充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合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建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指标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在给定工艺参数的条件下以较高的精度预测出水COD_(Mn).同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而能够进行各指标之间线性影响的数量结构分析.利用该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模型,能够准确把握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指标COD_(Mn)的变化规律,指导生产中各项工艺参数的调整.  相似文献   
72.
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中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饮用水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和微曝气活性炭深度处理中试工艺中的去除性能。研究发现,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BPA和DMP的去除效果有限,进水浓度为200~300μg/L条件下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后,BPA和DMP的去除率分别仅为25.38%和13.29%。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BPA和DMP,但二者在该工艺中的去除特性有所不同:水中BPA经过臭氧氧化后几乎被全部去除,后续的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作用较小;但臭氧氧化仅可部分去除DMP,大部分靠后续生物活性炭柱去除。微曝气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也能有效去除BPA和DMP,对二者的去除主要靠微曝气活性炭柱的作用,其效果略优于臭氧投加量为0条件下的臭氧活性炭柱,这说明微曝气活性炭柱存在较多的特定降解菌。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发现,臭氧活性炭柱和微曝气活性炭柱内活性炭对BPA和DMP的最大吸附容量均远小于新炭,同时臭氧活性炭柱内活性炭吸附容量略高于微曝气活性炭柱。  相似文献   
73.
给水预臭氧化与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预臭氧化和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浊度、氮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及其致突变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工艺沉淀池和滤池出水浊度均低于预氯化工艺,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工艺,对CODMn的总去除率达53.4%,并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大量的三卤甲烷前体物,而在致突变活性方面预臭氧化工艺滤后水更安全可靠。同时试验得到在原水CODMn为5-6 mg/L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1.2 mg/L。  相似文献   
74.
综述了甾体雌激素(SEs)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及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世界各地水环境中都检出了SEs污染物,其浓度一般达到pg/L~ng/L水平,而水处理工艺对其处理效果不佳。水环境中SEs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等,在水环境中会发生进一步转化。目前亟需建立针对性的水质安全评价方法,进行SEs去除条件下的毒性削减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5.
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中试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当原水As(Ⅲ)含量超标3倍时,常规处理工艺对As(Ⅲ)的去除率仅为71.85%,无法将出水中的As(Ⅲ)控制在10μg/L以下,预氧化是必须的。对于长江镇江段的水质而言,当有效氯的投加量满足大于As(Ⅲ)浓度水平1.0~1.5mg/L时,预氯化-强化混凝工艺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应对突发性的As(Ⅲ)污染,但在低有效氯投加量时,氨氮浓度以及预氯化点的选择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水体而言,需要进一步考察消毒副产物。当KMnO4的投加量满足大于As(Ⅲ)浓度水平0.5mg/L时,KMnO4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亦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应对突发性的As(Ⅲ)污染,且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预氧化点的选择不会对处理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建议有条件的水厂优先选用KMnO4作为As(Ⅲ)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高频超声降解水溶液中对硫磷的反应动力学以及机理。引入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响应面方法对对硫磷初始浓度、超声功率以及频率对对硫磷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经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实验以及对拟合的二次模型分析发现, 拟合模型显著(P =0. 000 2),且拟合不足不显著(P=0.113 6),相关系数平方R2 = 0. 973 3,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回归性。对于对硫磷降解拟一级动力学表观速率系数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一次项为超声功率值以及对硫磷的初始浓度值,二次项为超声频率值,交互项均不显著。在实  相似文献   
77.
采用活性炭/超滤膜(PAC/UF)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考察了EE2初始浓度、过滤速率、PAC投加量、水体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及有机物等因素对PAC/UF组合工艺去除水体中EE2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UF对EE2的截留效果极差,截留率约为5%;PAC/UF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EE2,且去除率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会降低组合工艺对EE2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8.
4-叔丁基苯酚是一种外源性酚类雌激素物质,它通过生物体内积累作用进入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体,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作用,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已经严重受到烷基酚类、农药类等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概述了4-叔丁基苯酚的性质、对环境以及人体的危害,水体中的检出情况。鉴于目前国内外对该物质的去除研究很少,根据其它烷基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去除研究情况,展望了4-叔丁基苯酚在水处理中可能的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79.
以黄浦江原水为试验用水,研究了新型消毒粉对模拟常规处理出水的杀菌效果及持续能力,并将此消毒剂与次氯酸钠消毒作比较,评价其消毒副产物产量.结果表明,原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后,当投加量为0.5 mg/L时,新型消毒粉可以杀灭水中77%的细菌,细菌总数低于50 CFU/mL;在消毒副产物方面,与次氯酸钠相比,新型消毒粉生成的三卤甲烷低于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80.
首先对PAC强化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机理及PAC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认为需要针对各种实际的原水水质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尤其需要深入研究PAC用于突发污染水质事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