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75篇
建筑科学   86篇
水利工程   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卤乙腈是饮用水中典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因具有很高的慢性细胞毒性和急性遗传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水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卤乙腈的种类和毒理特性,重点对卤乙腈的生成特点、分析测定及控制方法进行综述。并针对卤乙腈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对其研究主要的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
分别在小试和中试条件下,研究了煤质炭、杏壳炭和椰壳炭对黄浦江原水中CODMn、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由于黄浦江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3种粉末活性炭(PAC)对CODMn、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中试条件下,当PAC投量为5~30mg/L时,经混凝沉淀后,沉淀水中的CODMn浓度基本在3.0mg/L左右;沉淀水中的TOC浓度均低于5.0mg/L,对TOC的去除率为21.34%~44.78%;3种PAC对UV254的去除效果差别较明显,去除效果由好到差依次是杏壳炭、椰壳炭、煤质炭。PAC的有效作用时间段为开始投加至沉淀结束,对滤后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3.
采用水力循环方法将人工驯化培养后的微生物固定于活性炭上,以达到生物强化的目的.结果表明,经生物强化后的生物活性炭对TOC及AOC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普通活性炭,其中TOC的平均去除率提高9%,对AOC的去除率可提高10%~30%.采用超声波振荡技术对活性炭上附着菌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水力循环法固定于活性炭上的附着菌,牢固程度与稳定运行期间活性炭上自然生长的附着菌相差不大,对氨氮去除的持久性明显高于自然生长的附着菌.  相似文献   
94.
臭氧活性炭联合工艺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臭氧活性炭联合工艺(O3+BAC)对以长江为水源的某水厂砂滤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水中有机物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在臭氧投加量为1mg/L,活性炭空床接触时间为8.6min时,对CODMn,UV254,DOC,THMEP(三氯甲烷生成势)和AOC(可同化有机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40%,22%,19%,7%。在DOC较低的情况下,三氯甲烷生成势与UV254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过氧化氢高级氧化联用工艺去除饮用水中低含量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在原水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mg/L左右、紫外光强133.9μW/cm2、过氧化氢投加量20mg/L和停留时间60min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除效率达到90.03%;试验建立了紫外-过氧化氢光激发氧化降解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动力学方程式;并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动态连续流条件下不同因素对本工艺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本工艺处理效果影响程度的顺序为:紫外光光照强度、初始过氧化氢投加量、反应停留时间;运用交互分析方法得到每2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程度,得出双氧水初始投加量与反应停留时间交互作用为最大交互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6.
生物预处理后续工艺中生物砂滤柱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黄浦江原水生物预处理后续工艺中的生物砂滤柱性能进行研究。在不同氨氮浓度的工况下,探讨了生物砂滤柱对氨氮、有机物等指标的去除,分析了生物砂滤柱的生物活性,同时总结了主要设备的设计运行参数。通过中试运行效果表明:在进水中平均氨氮浓度为1.73 mg/L,停留时间6.8 min下,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1.6%,同时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9%和7.5%。  相似文献   
97.
岳舜琳  高乃云 《净水技术》2007,26(6):19-21,61
滤池冲洗水所做冲洗功可分为剪切功,膨胀功和碰撞摩擦功。文中给出了三者的计算式,对一个滤池砂层的计算结果说明;碰撞摩擦功较剪切功对去除砂粒污泥的贡献较剪切功大得多。  相似文献   
98.
研究高层建筑双立管排水系统在不同排水负荷下的气压波动情况,考察H管连接方式、专用通气管管径、排出横管设置和长排水等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立管排水系统中设置公称外径dn75专用通气立管,隔层采用dn75的H管与排水立管连接,底部采用2个45°弯头连接dn110的排出横管,排水负荷为7.8 L/s时,排水立管内最大的负压波动约为-38 mmH2O,底部正压约12 mmH2O;H管连接方式改为每层连接或设置dn110的专用通气立管均会减小排水立管内的气压波动.排出横管在较短距离内打2个90°弯排出和系统中存在长排水时,排水立管内的负压波动几乎不受影响,但底部正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9.
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中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饮用水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和微曝气活性炭深度处理中试工艺中的去除性能。研究发现,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BPA和DMP的去除效果有限,进水浓度为200~300μg/L条件下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后,BPA和DMP的去除率分别仅为25.38%和13.29%。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BPA和DMP,但二者在该工艺中的去除特性有所不同:水中BPA经过臭氧氧化后几乎被全部去除,后续的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作用较小;但臭氧氧化仅可部分去除DMP,大部分靠后续生物活性炭柱去除。微曝气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也能有效去除BPA和DMP,对二者的去除主要靠微曝气活性炭柱的作用,其效果略优于臭氧投加量为0条件下的臭氧活性炭柱,这说明微曝气活性炭柱存在较多的特定降解菌。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发现,臭氧活性炭柱和微曝气活性炭柱内活性炭对BPA和DMP的最大吸附容量均远小于新炭,同时臭氧活性炭柱内活性炭吸附容量略高于微曝气活性炭柱。  相似文献   
100.
充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拟合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建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指标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在给定工艺参数的条件下以较高的精度预测出水COD_(Mn).同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而能够进行各指标之间线性影响的数量结构分析.利用该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模型,能够准确把握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指标COD_(Mn)的变化规律,指导生产中各项工艺参数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