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7篇 |
化学工业 | 24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42篇 |
矿业工程 | 205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22篇 |
自动化技术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从材料和研究方法角度总结了利用固废开发充填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将工业固废划分为潜在活性材料及惰性激发材料两个部分;固废应用于矿山充填,主要机理是以矿渣为基本组分,通过添加其他固废材料或激发剂,促使其水化反应,生成主要胶凝物质钙矾石与凝胶;选取不同工业副产石膏,开展了钢渣-矿渣-石膏全固废超细全尾充填胶结体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石膏种类对充填体强度及体积膨胀率影响不大,钢渣掺量40%,石膏掺量12%以上时,充填胶结体强度均达到2.5 MPa以上,钢渣-矿渣-石膏全固废胶凝材料可应用于超细全尾砂胶结充填。 相似文献
362.
金川镍矿深井与贫矿充填法开采面临采矿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压力。利用废弃物开发低成本和高性能充填胶凝材料,对于提高采矿经济与社会效益与金川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调查金川公司废弃物现状及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然后,总结分析金川矿山废弃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与技术进步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金川固体废弃物在充填采矿中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及关键技术,并给出在金川矿山充填采矿中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技术路线;最后,展望金川矿山实现废石、废渣、尾砂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63.
364.
365.
提出一整套岩体块度分布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岩石分形断裂切割岩块的块度形成机制,利用能量守恒关系,建立损伤–能量–碎块尺寸理论关系式。为方便应用,将该式简化。然后,根据块度分布的自相似性,将岩石块度分布特性应用于岩体块度分布预测。提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损伤模型建立方法,并针对岩体块度分布的特点,定义岩体裂隙损伤参数。作为实例,计算金川节理岩体的块度分布。该研究对于自然崩落法采矿岩体块度分布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6.
阶段嗣后充填采矿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贫铁矿采用的上向阶段嗣后充填采矿方法,提出超大采场开采的点柱式结构型式,同时开展了3种回采模式阶段嗣后充填采矿的可行性论证与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针对司家营铁矿南区的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和充填体的力学参数,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设计不同回采方案下的正交数值试验,建立了南区开采的优化模型,得到不同回采模式下的最佳采场结构参数。通过对采场稳定性评价,揭示了不同回采模式的优越性和不足,从而使采矿设计方案适用于复杂变化的矿山工程地质条件,为实现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7.
基于地应力现场实测结果的复杂性、随机性和不完备性,为提高对测试数据分析的可靠性,针对金川矿区实测的地应力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由此建立了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隐函数关系。然后通过不同位置和深度的地应力预测和回归分析,获得了金川矿区复杂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金川矿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小水平主应力σh和垂直主应力σV大致呈现线性变化关系;垂直主应力随深度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0285,基本上等于或略大于于上覆岩层的重量;浅部以水平应力为主,深部地应力逐步向静水压力场发展;但深部的剪应力随深度逐渐增大,并对地下工程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为金川矿区深部工程优化设计和矿体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8.
369.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