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Because of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and attribute-based messaging, the attribute-based signature scheme has attracted the public attention since it was proposed in 2008. Howe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attribute-based signature schemes are no longer secure in quantum era. Fortunately, lattice-based cryptography offers the hope of withstanding quantum computers. And lattices has elevated it to the status of a promising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cryptography based on discrete log and factoring, owing to implementation simplicity, provable security reductions and quantum-immune.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lattice attribute-based signature scheme in random oracle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is proved existential unforgeability and perfect privacy.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attribute-based signature schemes, our new attribute-based signature scheme can resist quantum attacks and has much shorter public-key size and signature size. Furthermore, this scheme is extended into an attribute-based signature scheme on number theory research unit (NTRU) lattice, which is also secure even in quantum era and has much higher efficiency than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42.
童迅  高雯  黄庭轩  周帼萍 《食品科学》2016,37(20):198-202
目的:检测15 个批次浓缩果汁中的耐热霉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80 ℃、30 min热处理后涂布平板菌落计数法分离和计数浓缩果汁中的耐热霉菌,分离纯化后观察其显微形态和菌落形态,再采用2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霉菌的种属。结果:这15 批次浓缩果汁中有8 个样品检出耐热霉菌,检出率达53.3%;检出的耐热霉菌以正青霉(Eupenicillium)和篮状菌(Talaromyces)为主,还有少量白耙齿菌、栓菌和座囊菌属。结论:进口或国产浓缩果汁都存在耐热霉菌污染,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检出了既耐热又能产生真菌毒素的正青霉和篮状菌。  相似文献   
43.
将李群理论用于金融问题中出现的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研究了Zero-Coupon bond pricing模型.求出了该模型的单参数李点对称及它相应的群伴随表达式,由此求得该模型允许的一维李群的子代数的最优系统并且利用最优系统构造该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的一些特殊的不同类的闭解.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自然界中的涌现现象入手,阐述了涌现理论的基本涵义,并介绍了涌现理论与城市设计结合的技术思路。以波哥大城市设计项目为例,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Maya计算机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涌现模型的建构和动态模拟,最终形成了城市设计方案。最后,对当前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反思,并提供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45.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需要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又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将建筑理论和设计经验数字化,提高设计过程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针对建筑设计中的不同问题,学者们尝试应用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并提出了多种方法。通过选取近5年的相关研究,从设计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角度进行梳理和归类,并对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揭示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分布特点:在设计任务中,最热门的是平面布局和形体,分别达到42%和26%;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优化算法和神经网络,分别占41%和22%。然而,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面临着通用性和标准性等关键挑战。  相似文献   
46.
魏莉  高雯  沙瑛 《宁夏电力》2012,(2):25-28,49
通过对110kV并列运行双回线和双电源环网线路负荷侧保护在线路对侧母线出线故障时误动事例的分析,从改变运行接线方式、提高线路主保护配置及退出后备段保护3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简化了负荷侧保护的整定配合及投退方案,提高了可靠性。结果表明:110kV线路配置光差保护,强化主保护功能,是电网多方式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7.
针对常规地震波速测井过程中走时拾取存在一定误差, 处理结果会产生一些虚假的地层分界, 难以满足地球物理勘探的需求, 提出一种基于地表激发、井中接收的地震波测井数据, 利用地震波的走时曲线在地层分界面处其二阶导数出现极大值的特征及上、下地层速度的“判别值C”对井中地层分界进行判定,再根据相邻界面之间的走时数据段所得平均速度, 对井中地层速度变化自上而下进行反演的方法。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反演得出的井中地层层速度曲线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 深度和层速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 5 m、14. 22 m/ s;在理论走时数据中加入5%随机扰动, 仍能较好地反演出井中地层速度结构特征;应用该方法对井中的速度分布进行反演, 得到的速度曲线与岩心资料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方法简便、快捷, 能够较准确地刻画测井地层的变化情况与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48.
采用氢氩气相渗氢法、慢速率拉伸实验机进行氢化物应力取向及再取向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Mias图像处理系统等方法,研究了环向应力和热循环次数对SZA-4和SZA-6两种国产新型锆合金管材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SZA-4管材和SZA-6管材的应力取向因子(F_N(40°))随着应力和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然后逐渐趋于N稳定,且SZA-6管材比SZA-4管材更易发生氢化物应力再取向0。对于SZA-4管材,F_N(40°)不大于0.45;SZA-6管材,F_N(40°)不大于0.7。  相似文献   
49.
我国啤酒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由于生产的发展,在原料方面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出现了大麦、麦芽不足,有的地区缺少大米,为生产带来了困难。于是在啤酒科研工作面前提出了一个课题——研究酶法糖化新工艺,提高辅料用量,增加和改变辅料种类,以达到减少麦芽用量,节约粮食,降低成本,减少设备和增加产量的目的。几年来各地从事酶法糖化研究的科研单位和工厂取得很多成果。我们经过四年的工  相似文献   
50.
在高压反应釜内,以四氢萘为供氢溶剂,Fe2O3+S为催化剂,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初始氢压、配比对兖州煤与秸秆共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转化率、油产率增加;延长反应时间对转化率、油产率的影响较小;升高初始氢压,转化率、油产率刚开始增加,6 MPa以后增幅趋缓;在m(秸秆)∶m(兖州煤)=0.5∶9.5时,共液化的油产率为60.45%,比兖州煤单独液化的油产率提高了4.17%;在m(兖州煤)∶m(秸秆)=9.5∶0.5,440℃,8 MPa,90 min的条件下,共液化转化率和油产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3.58%和6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