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4篇 |
免费 | 218篇 |
国内免费 | 25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7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05篇 |
化学工业 | 581篇 |
金属工艺 | 350篇 |
机械仪表 | 285篇 |
建筑科学 | 485篇 |
矿业工程 | 236篇 |
能源动力 | 96篇 |
轻工业 | 441篇 |
水利工程 | 228篇 |
石油天然气 | 468篇 |
武器工业 | 64篇 |
无线电 | 49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5篇 |
冶金工业 | 237篇 |
原子能技术 | 66篇 |
自动化技术 | 4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80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174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89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88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23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72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探讨了修改排序网实现信元淘汰的方法(简称B网)。比较了B网和[1]中淘汰网(简称K网)的复杂性和时延。给出了集线比λ=L/N的临界值λ0(N),并证明当λ>λ0(N)时B网有较小复杂性和较小时延。 相似文献
92.
以变缝宽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建立考虑井间干扰和缝间干扰的多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半解析方法求解模型,模拟多井开发平台全生命周期生产动态,分析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井距、缝距等因素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压裂规模为内部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为外部约束条件的"嵌套式"全局优化方法来优化水平井-裂缝等钻完井参数。研究表明,不考虑约束条件时,增加裂缝与地层接触面积、降低缝/井间干扰强度、平衡裂缝与地层流入流出关系均能有效提高平台开发效果,但不存在最优钻完井参数。仅考虑内部约束条件时,存在最优裂缝导流能力和长度,但不存在最优井距、缝距。同时考虑内外部约束条件时,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长度、井距、缝距等因素间产生关联,出现参数优化空间,在压裂规模较小时宜采用小井距、宽缝距、短裂缝的水平井部署模式;在压裂规模较大时则宜采用大井距、窄缝距、长裂缝的部署模式。图14参28 相似文献
93.
裂缝有效导流能力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主要参数,也是影响压裂增产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了多尺度裂缝导流能力实验方法,采用单一粒径和组合粒径的铺置方式,研究了闭合压力、粒径组合方式、铺砂浓度及应力循化加载条等因素对多尺度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的导流能力变化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闭合压力增加,大粒径支撑剂与小粒径支撑剂的导流能力差距逐渐变小,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导流能力逐渐降低,而且这种降低趋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组合粒径铺置条件下,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组合均存在最优的组合方式。主裂缝及分支缝内支撑剂铺置砂浓度越高,导流能力也越高;随着闭合压力增大,高浓度铺砂与低浓度铺砂条件下的导流能力差距逐渐变小。应力加载破坏对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是不可逆的。现场应用表明,在满足压裂工艺要求前提下,通过支撑剂组合方式及加砂方式的合理优化,可有效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及压后产量。研究结果为体积压裂方案优化及现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4.
齐建堂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1995,(1)
黄壁庄水库位于滹沱河中游,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30km处。总库容12.1亿m3,是防洪、灌溉、发电、城市用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副坝为均质土坝,在主河道右侧第四纪二级阶地上,长约7km,最大坝高19.2m。黄壁庄水库自1960年蓄水以来,副坝工程发生过管涌、流土、塌坡以及频繁出现的铺盖裂缝。对于副坝基础是否稳定,其水平防渗措施效果如何。我们通过分析多年的观测资料以及水库30多年的运用实践证明,在正常高水位120.0m以下时,副坝基础渗流得到了有效控制,坝基渗透是稳定的,铺盖的防渗性能在逐年增强。在设计洪水位126.8m时,坝后地基还存在渗透破坏的可能。因此应重视工程监测,积累资料加强分析和研究,为保工程在高洪水运行中安然无恙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以WCL3000切装机在半煤岩巷道掘进中的应用实例,对采用一机多用型机械设备的施工组织、井下履带式液压设备的维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
根据散射理论,描述了多种物质对红外入射的吸收问题。首先通过计算单个粒子的有关参数,推导出了一定条件下气悬体粒子随参量变化时的透射关系,进而计算出一定入射波长条件下某些远红外材料的最低透射率,从绘制的透射率曲线看出,每个连续的透射率曲线都有一个最小值。显然,选择对应的粒子直径可以为烟幕加工提供理论上优化的依据。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0.
为了研究激光除锈工艺应用于高速列车集电环的可行性,根据激光除锈效果和清洗效率,确定了集电环的最优激光清洗参量,即在激光覆盖试样整个表面的光斑搭接率为29.3%时,激光功率为16W,激光重复频率为70kHz,激光扫描速率为1.0m/s。采用最优工艺参量对集电环试样进行激光除锈,通过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原始试样和激光除锈后试样的表面微观组织;采用新的实验分析手段分析对比原始试样和激光除锈后试样表面硬度和表面力学性能;室温条件下采用LINSES电阻率测试仪对激光清洗前后试样的电阻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激光除锈后试样表面没有发生重熔和相变;原始试样和激光除锈后试样表面硬度和表面力学性能对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以及部分晶体点阵发生的晶格畸变,增加了电子散射的几率,使电阻率提高8.3%,但仍符合使用规范。激光除锈技术对集电环基底表面性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该工艺适用于高速列车集电环表面除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