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01篇
  免费   4831篇
  国内免费   1593篇
电工技术   3840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4015篇
化学工业   9999篇
金属工艺   3551篇
机械仪表   4057篇
建筑科学   4605篇
矿业工程   1876篇
能源动力   1849篇
轻工业   4054篇
水利工程   1062篇
石油天然气   4051篇
武器工业   525篇
无线电   68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82篇
冶金工业   3371篇
原子能技术   738篇
自动化技术   7481篇
  2025年   188篇
  2024年   1585篇
  2023年   1363篇
  2022年   1902篇
  2021年   2597篇
  2020年   2304篇
  2019年   1888篇
  2018年   1868篇
  2017年   2005篇
  2016年   1822篇
  2015年   2362篇
  2014年   3044篇
  2013年   3333篇
  2012年   3593篇
  2011年   4049篇
  2010年   3503篇
  2009年   3282篇
  2008年   3221篇
  2007年   2990篇
  2006年   3070篇
  2005年   2563篇
  2004年   1839篇
  2003年   1637篇
  2002年   1611篇
  2001年   1391篇
  2000年   1298篇
  1999年   1556篇
  1998年   1531篇
  1997年   1246篇
  1996年   1081篇
  1995年   879篇
  1994年   712篇
  1993年   529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36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裂缝性地层在钻进过程中经常出现漏喷同存的复杂情况,目前对其机理只能采用经验描述,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和模型描述。为此,以伊朗雅达油气田大量现场实钻录井和测试资料为例,采用基于真实裂缝的液—液置换可视化实验装置对液—液定容置换行为进行了模拟实验和CFD单裂缝定容仿真验证,分析了钻井液密度、井口回压、裂缝宽度等参数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置换现象随钻井液密度的增大而变得更加明显且地层压力迅速下降,随着置换时间的推移,地层压力基本稳定;(2)地层压力随着回压升高而逐渐增大;(3)当高密度钻井液抵达缝板后,地层压力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随着置换的发生,地层压力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4)裂缝越宽地层压力变化越大,置换形态越不易受裂缝面形态的影响,置换推进速度越大。结论认为,对于定容性油气藏地层压力与所用钻井液密度和回压呈正相关,现场宜采用封堵和井口控压结合的方式进行钻进,采用泄压法实施压井作业。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轴承信号的时序特点,以及难以处理动态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卷积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智能诊断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从输入信号中提取代表性特征,引人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挖掘故障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语义信息,通过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对特征图通道赋予不同权值,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轴承故障...  相似文献   
993.
围绕导航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测试需求以及对现役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性能评估任务,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复杂环境下的信号源并给出了数学模型;该信号源设计要求能够产生包括理想、多径、干扰以及信道噪声在内的、具有天线效应的实际复杂信号;在多径延时的设置上,给出了一种精度更高,延时任意的信号生成方法;最后以PXIe-5672为硬件测试平台,由计算机软件LabVIEW产生波形数据,并通过控制仪器驱动实现信号的存储和发生,完成了整个信号源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案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复合分散铸造法制备了纳米SiC颗粒(n-SiCp)增强AZ91D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拉伸及断裂行为。结果表明:n-SiCp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高温拉伸强度,高温下n-SiCp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比室温更加明显;n-SiCp的加入还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断后伸长率,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塑性。断口分析表明,n-SiCp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断裂行为由室温的脆性断裂为主转化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995.
再谈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何鲤  李梅  熊亮  冉飞  廖震 《天然气工业》2011,31(6):28-3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在与邻区香溪群的对比中,目前流行4种地层划分方案,一直以来,对这几种划分方案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为此,应用层序地层学观点,利用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勘探成果,建立层序地层序列,利用野外露头、古生物、年代地层等资料,结合钻、测井层序地层分析与井震标定,提出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对比的最新方案,即:①川西-川中须五段对比香四、香五、香六段,须四段对比香三段,须三段对比香二段;②须二段、小塘子组与马鞍塘组向东逐层上超至无沉积,在坳陷西坡的北、中段,须六段遭剥蚀,至南段须三段侧变为香二段;③须二段、小塘子组与马鞍塘组侧变为海相香一段。分析认为,底界面T52是解决安县运动界面与层序地层方案分歧的关键。在安县运动底界面T52之上地震波由NE往SW前积,之下由SW往NE前积,坳陷中心在彭州鸭子河一带。由西往东须家河组与香溪群为T4与T6两条地震波组控制的楔形体,其内以转换面T52为界分别发育各向东、西变薄的楔形体。最后,论述了湖盆东进与南迁过程中沉积中心迁移、物源水系变迁,以及相带展布与勘探领域转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6.
气象雷达差分相位的质量控制是通信和遥感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前向散射引起的差分相位估计的准确性对于测量降水量,反射率的衰减订正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X波段的双偏振雷达。而后向差分相位的值则包含了非瑞利散射和降水微物理等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需要准确地分离出前向散射引起的差分相位和后向差分相位。但在雷达射线传播路径中可能会存在其他非气象目标的干扰或受到周围某单频点电磁波的干扰,导致接收到的电磁波存在噪声因素,从而使测量得到的总差分相位值不准确,因此还需要考虑对接收得到的差分相位先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基于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提出了对测量得到的差分相位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再利用处理得到的总差分相位分离前向散射引起的差分相位和后向差分相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非降水回波干扰引起数据的大振幅进行平滑,分离得到的前向散射相位满足理论规律。  相似文献   
997.
控制棒在安全停堆时的下落时间和下落规律是核电厂安全分析的重要参数。本文针对一种超临界水冷堆控制棒组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瞬态动网格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某控制棒的下落过程,分析其流场演化规律,并得到了控制棒下落过程中位移随时间、速度随时间及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控制棒、通道发生变形时对控制棒下落规律的影响。本文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对控制棒结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大功率CO2激光原位直接反应合成TiN/Ti 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大功率CO2激光原位直接反应合成TiN /Ti 复合材料, 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成分及显微硬度分布。结果发现: 氮化层是富钛结构的, 由TiN 相和α-Ti 构成, TiN 以枝晶形式在氮化层均匀分布。材料横截面显微硬度连续变化。氮化层的氮化程度随激光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辐照的激光能量密度越高, 氮化层的厚度越大。激光功率密度, 激光扫描速度, 氮气喷射压强分别为3. 35×105W·cm-2, 300mm·min-1, 0.35M Pa 时, 材料表面硬度值达到Hv1600, 氮化层的厚度有350Lm。   相似文献   
999.
分析了堵渣机的功能结构,根据堵渣机所具有的变结构、变自由度及内力封闭的自适应结构特征,对其不同工作阶段的不同功能结构的过约束进行分析,提出了含力封闭高副的多杆变结构及变自由度自适应机械系统的自调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得出了自适应机械的自调结构既能根据内部误差进行自调,又能根据外部工作条件的变化进行自调的重要结论,实际工程应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机构自调结构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和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超声流量计凭借非接触测量、适用多种流体介质等优点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目前超声流量检测抗干扰能力差,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模式识别的四声道非满管超声流量计;该系统通过带浮点运算的高性能ARM处理器进行FFT运算,求出四声道的综合流速;配合边缘计算芯片来识别出管道的液位,并基于液位修正模型提升识别稳定性。在液位识别模型中利用特征提取模块和空间注意力机制模块来提取有效特征,使用随机森林进行液位分类。实验结果表明,DC-SAM算法相对于其他模型更快收敛,准确率达到96.6%;该系统在流量实验中,对比标定流量计能达到96.5%的准确度,且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可以准确识别液位和流量,在保持较高测量精度的同时满足检测的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