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3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篇 |
综合类 | 52篇 |
化学工业 | 84篇 |
金属工艺 | 20篇 |
机械仪表 | 42篇 |
建筑科学 | 51篇 |
矿业工程 | 13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97篇 |
水利工程 | 15篇 |
石油天然气 | 49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7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0篇 |
冶金工业 | 4230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43篇 |
1998年 | 1380篇 |
1997年 | 731篇 |
1996年 | 465篇 |
1995年 | 263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257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5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83篇 |
1976年 | 196篇 |
1975年 | 4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近年来,以华庆长×为代表的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单井产量得到
了大幅提高,达到周围直井的3~5倍。但是受到初次改造规模小的影响,出现了部分水平井低产低效的问题。通
过评价不同低产原因水平井的增产潜力,确定了体积压裂的重复改造思路。另外,结合水平井老井固井质量、套管
完善程度、施工管柱等因素,研究并形成了“组合油管+大通径封隔器+大通径喷砂器”三封单卡压裂工艺,配合低
摩阻压裂液,排量可达5m3/min以上,具备了储层形成复杂裂缝的条件。现场试验2口井,措施后日增油量达到4
~6t。井底压力监测表明净压力达到了克服水平两向应力差的条件,表明该技术对水平井老井重复改造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对其他致密储层水平井重复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黄水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境内,发源于中天山的天格尔山南坡,是一条雨雪混合补给性河流。黄水沟水文站(位于山口处)以上集水面积4311km2,流域面上的降水经过10余条一级支流、10余条二级支流及若干条三级支流的汇集调蓄,自北向南汇集于山口。山口以上河段至今没有修建控制型水利工程。利用黄水沟站49年的水文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月水量要素自身的统计规律或月水量要素与其他有关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黄水沟月水量的预报方案编制,提高未来可能来水量的预报精度,为当地防洪抗旱、水量调度与管理部门在进行河流(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与可持续利用时提供比较准确的未来可能来水量预报。 相似文献
64.
水热处理后FCC催化剂及Y型沸石的裂化活性及其物化性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TA、XRD、^27Al NMR和吡啶吸附-IR等方法,对水热处理后在不同条件下存放的两种FCC催化剂及相应的Y型沸石分别进行了物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在空气气氛下放置时,沸石易于吸附环境中的水分形成一定量的表面水,并将表面水进一步极化成以活性羟基形式存在的结构水,从而使总酸量提高;同时,在空气气氛中放置吸水后,沸石骨架中可能发生了晶格重排,部分非骨架铝转变为骨架铝,使晶胞常数略有增加。对水热处理后不同存放条件下FCC催化剂的裂化活性变化规律及其物化性质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65.
不同氧化数的钒氧化物及FCC催化剂上沉积钒的程序升温还原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能对沉积钒和沉积镍的氧化数进行定量表征的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方法,考察了催化裂化催化剂上沉积金属氧化数对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V2O3、V2O2、V2O5的最终还原产物是VO,催化剂上沉积钒与纯的钒氧化物出现TPR特征峰的温度范围相似;纯NiO易于被还原,而催化剂上沉积镍的TPR特征峰温度明显升高。择效活化处理导致催化剂上的沉积钒氧化数降低。在623~923K范围内,沉积钒的氧化数随着择效活化温度的增加而降低;923K时氧化数接近2。基本达到热力学平衡。沉积钒氧化数的降低改变了沉积钒的化学配位效应。有利于形成选择性降低汽油硫含量的活性中心,因而使得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下降。当沉积钒的表观氧化数低于3时,催化剂的降硫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6.
AF Mustafa PY Chouinard DA Christensen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3,83(9):920-926
Nine multiparous Holstein cows were used in three 3 × 3 Latin squar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eeding unheated and micronised flaxseed on milk yield and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hree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meet the nutrient requirement of dairy cows in early lactation: a control diet with no added flaxseed (NFS), an unheated flaxseed diet (UFS) and a micronised flaxseed diet (MFS). The level of flaxseed in UFS and MFS was 70 g kg?1 of the diet dry matter (DM). Feeding flaxseed to dairy cows had no effect on DM intake or milk yield. However, energy‐corrected milk was higher (P < 0.05) for cows fed MFS than for those fed UFS or NFS. Supplemental flaxseed reduced (P < 0.05) the milk fat percentage without affec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milk protein or milk lactose. However, the yield of milk components was not affected by feeding flaxse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short‐chain (C4:0 to C12:0) and medium‐chain (C14:0 to C17:0) fatty acids were decreased (P < 0.05) while those of long‐chain fatty acids (C18:0 to C18:3) were increased (P < 0.05) in the milk of cows fed UFS and MFS compared with cows fed NSF. Feeding flaxseed to dairy cows can alter the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but only minor effects on milk fatty acid composition can be expected by feeding micronised versus unheated flaxseed.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67.
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薄片能谱、元素kσ面分布以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雷四上亚段古风化壳储层主要埋藏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区雷四上亚段风化壳储层经历的埋藏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埋藏溶蚀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等。通过对裂缝内充填胶结矿物的分析研究,认为矿物胶结期次有两期:第一期为碱性热液形成碳酸盐岩矿物(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第二期为富含F-、Si4+、Sr-等离子的酸性热液形成石英、萤石、天青石等热液矿物。溶蚀作用有四期,依次为:第一期酸性热液-第二期碱性热液-第三期酸性热液-第四期碱性热液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的脉内晶间孔、脉内晶间溶孔以及溶蚀缝占埋藏次生孔隙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8.
绥靖油田大路沟二区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压裂技术作为大路沟二区油井提高单井产量的主要进攻性措施, 历年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该区块重复压裂效果, 文章从储层地质特征、 开发现状等方面分析, 认为储层物性差、 非均质性强、 渗流阻力大等方面是影响大路沟二区油井低产低效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区域储层微裂缝发育的现状, 提出了多裂缝压裂工艺技术,即借助于砂比、 排量等施工参数的多次反复调整和暂堵剂段塞的运用, 造成施工压力波动, 使主裂缝壁面存在的多个微裂缝能随压力波动出现反复开启 -有限延伸 -闭合的状态, 最终形成压裂主裂缝和多个缝长较短的支裂缝,达到有效增加压裂总缝长、 降低储层流体渗流阻力, 提高单井产量的技术目的。通过室内工艺优化和1 4口井的现场试验表明, 该技术与常规重复压裂相比, 增产效果显著提高, 为该区块提高重复压裂效果进行了有力探索。 相似文献
69.
一般认为天然气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但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一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天然气成藏的研究则得到了不同的认识。研究区的天然气以湿气为主,干燥系数均值为0.92,非烃气体中N2含量均值为3.04%;而天然气的δ^13C1均值为-32.12‰,明显偏高,反映出天然气成熟度已经处于干气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天然气成因与成藏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早期聚集、晚期保存”的天然气成藏过程,总体来说该地区经历了海西晚期、印支晚期和燕山中期的多期油气充注和成藏,但燕山中期是该地区成藏的关键时期,并且该时期主要聚集的是石炭系烃源岩在.Ro值达到0.8%~1.2%之后生成的天然气,这也是造成该地区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值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