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374篇 |
免费 | 8967篇 |
国内免费 | 651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964篇 |
综合类 | 8614篇 |
化学工业 | 9141篇 |
金属工艺 | 5307篇 |
机械仪表 | 5930篇 |
建筑科学 | 5925篇 |
矿业工程 | 3592篇 |
能源动力 | 2031篇 |
轻工业 | 8754篇 |
水利工程 | 2471篇 |
石油天然气 | 2676篇 |
武器工业 | 1346篇 |
无线电 | 798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023篇 |
冶金工业 | 3193篇 |
原子能技术 | 1199篇 |
自动化技术 | 107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8篇 |
2023年 | 1358篇 |
2022年 | 3207篇 |
2021年 | 4196篇 |
2020年 | 2910篇 |
2019年 | 1890篇 |
2018年 | 2026篇 |
2017年 | 2466篇 |
2016年 | 2162篇 |
2015年 | 3519篇 |
2014年 | 4351篇 |
2013年 | 5096篇 |
2012年 | 6513篇 |
2011年 | 6690篇 |
2010年 | 6343篇 |
2009年 | 6002篇 |
2008年 | 6196篇 |
2007年 | 6053篇 |
2006年 | 5161篇 |
2005年 | 4130篇 |
2004年 | 2950篇 |
2003年 | 1953篇 |
2002年 | 1860篇 |
2001年 | 1662篇 |
2000年 | 1407篇 |
1999年 | 509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4篇 |
1959年 | 11篇 |
1951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文章介绍了热定型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定型过程中张力系统控制结构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张力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原理,利用MATLAB软件设计了张力控制器,其编写的PID参数整定函数能作为MATLAB函数进行直接调用.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完全满足张力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降低了超调量,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设计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42.
43.
44.
雅砻江锦屏梯级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设置鱼类增殖放流站是其解决方法之一.现以雅砻江锦屏梯级水电站建设为例,介绍其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概况、鱼类增殖站建设的必要性、鱼类增殖站方案规划、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等五个方面,可供其他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5.
结合西江(封开境内)航道整治工程第三方检测的实施过程,对航道整治工程第三方检测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47.
利用自行制做的试验装置,以配制出的强腐蚀环境土为介质,对非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锚索的裸筋以及对有注浆缺陷的锚索试件进行了腐蚀试验,从外观腐蚀状况和腐蚀后的钢绞线力学性能的改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外观上看,预应力锚索试件的腐蚀程度总体上比非预应力试件的腐蚀程度要重,含注浆缺陷的锚索试件的腐蚀程度比裸筋的腐蚀程度要重...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工程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以及相应树型向量推理算法,并将模糊综合推理机制运用到研究性学习系统中进行研究型应用。该系统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学习效果进行合理评判,得出综合成绩,以其作为改进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参考评证,从而使研究性学习过程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9.
该文提出了一种方便扩展,高可复用的类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模块的框架设计,通过这种做法使程序开发人员从繁重的编码过程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更为关注程序中的业务逻辑。使整个程序系统结构清晰,方便维护。 相似文献
50.
高振栋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24)
目前很多实际软件项目需求中都要求多个网络主机互相自动传输数据文件,而目前已有的解决方案均不能很好地满足此要求。该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方案的若干缺陷,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电子邮件的数据交换传输机制,并详细介绍了这种新传输机制的总体思路和过程,最后分析了这种新传输机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