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7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359篇
电工技术   580篇
综合类   466篇
化学工业   581篇
金属工艺   314篇
机械仪表   279篇
建筑科学   288篇
矿业工程   195篇
能源动力   175篇
轻工业   484篇
水利工程   183篇
石油天然气   204篇
武器工业   102篇
无线电   4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9篇
冶金工业   295篇
原子能技术   79篇
自动化技术   70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He Ⅱ transfer system due to the negative Joule-Thomson(JT)effect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He Ⅱ forced flow system design.Negative Joule-Thomson effect of the He Ⅱ forced flow wa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The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the heat leak along the transfer pipeline was calculated by the simplified equation and was modified by considering the negative Joule-Thomson effect.The modifi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e obtained by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sure gradi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gradient has strong effect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The modifi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complicated equation,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implified equation in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rise when the negative JT effect of He Ⅱ is known.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采用DNS轮序、网络地址转换和网络负载均衡群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具有外、内网双重调度机制和具有缓冲能力的可伸缩网络,解决了网络服务的负载均衡、响应时间、吞吐率和可靠性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3.
Windows操作系统上,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设备,访问要通过内核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实现。当系统中存在多种被控设备时,可采取一个主驱动程序控制其它设备驱动程序的方式,实现对多个设备的统一、协调的控制。文章介绍了通过在内核中传递IO请求包(IRP)的方式,实现设备驱动程序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内存中分配一个共享数据区,并将描述该共享区域的数据结构通过IRP在驱动程序间传递,实现在驱动程序间的数据通讯。  相似文献   
74.
支承刚度对输流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实际支承条件下管路系统的振动特性,文中采用一端固支一端具有弹性约束梁的前两阶振型来近似相同边界条件下输流管道的前两阶振型.通过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了带有弹性约束管道系统的控制方程,利用模态法对其进行求解,分析了支承刚度对梁前两阶振动特征值的影响,并分析了支承刚度对管道固有频率、跨中最大振动位移和动静失稳临界流速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支承刚度在0~1000N/m范围内对固有频率影响不大,当支承刚度大于1000N/m对固有频率有明显影响;随着支承刚度的增大,管道系统的首次失稳形式由动态失稳变为静态失稳.  相似文献   
75.
改进了以3-甲氧基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硝化、还原和环合反应得到6-甲氧基-2-苯并噁唑酮的合成方法.以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反应时间短且后处理容易;利用氮气保护,以尿素作为甲酰化试剂可以顺利得到产物,即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产物的纯度.  相似文献   
76.
以正戊醛为原料经Cannizzaro反应,脱水,酯化,合环和引入炔基5步反应,总收率为5%,成功合成了1-(4′-乙炔基苯基)-4-正丙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目标化合物的熔点及1H NMR谱,MS与文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77.
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如何在发布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时保证敏感信息不泄露,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发布数据的效用,是隐私保护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PPDP)进行了大量研究,适时地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能够明确研究方向。对数据发布领域的隐私保护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常用的隐私保护模型和技术、隐私度量标准和算法,重点阐述了PPDP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指出了PPDP可能的研究课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基于DBMS的元数据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量存储系统的元数据一般采用层次结构或哈希法来管理,存在元数据修改和查询目录等操作所需时间和空间开销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性能。通过引入二维表保存元数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DBMS的新型元数据管理策略。分析了将基于DBMS元数据管理策略用于管理海量存储系统中的元数据信息时,所需的时空开销以及管理元数据的灵活性。验证了基于DBMS元数据管理策略能有效地减少查询和更新所需的时空开销,实现高效、灵活的元数据管理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海量存储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9.
大型复杂工程结构的损伤实际上是一个渐进损伤的过程,为解决结构损伤识别中非平稳随机信号的时变性并有效地识别这个损伤过程,研究了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结构渐进损伤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模拟产生了多自由度结构系统发生渐进损伤的加速度振动信号;然后对加速度振动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将其分解为多个平稳的固有模式函数之和;再选取若干个包含主要损伤信息的固有模式函数进行Hilbert变换,提取瞬时频率作为特征参数进行损伤特征提取.研究结果表明:HHT是一种有效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提取瞬时频率,可以准确地提取结构渐进损伤的特征.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三聚氯氰的温度梯度反应活性,在较低温度下,用多乙烯多胺与三聚氯氰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出一种以三嗪环为连接点的不溶含氮大分子颗粒吸附剂(N-MGA),并将其用于去除水体中的Cd(Ⅱ).通过元素分析、FTIR和SEM对N-MGA进行表征,同时对Cd(Ⅱ)的吸附进行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和吸附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溶液pH对Cd(Ⅱ)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剂的吸附-解吸再生循环性能及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d(Ⅱ)的吸附机理是利用吸附剂氨基上氮的孤对电子与Cd(Ⅱ)的配位络合作用进行吸附,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可达539.1 mg/g,且对Cd(Ⅱ)的吸附较为容易,吸附能力较强;在Cd(Ⅱ)初始质量浓度为3636.5和70.0 mg/L时,对Cd(Ⅱ)的吸附率分别可达97.5%和99.9%,且10次吸附-解吸再生循环中吸附率维持在97.0%~98.2%,解吸率均在97.6%以上,吸附剂回收率均在9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