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376篇 |
免费 | 5172篇 |
国内免费 | 274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507篇 |
技术理论 | 6篇 |
综合类 | 3997篇 |
化学工业 | 8634篇 |
金属工艺 | 2780篇 |
机械仪表 | 3320篇 |
建筑科学 | 4408篇 |
矿业工程 | 1573篇 |
能源动力 | 1723篇 |
轻工业 | 3969篇 |
水利工程 | 1079篇 |
石油天然气 | 2478篇 |
武器工业 | 543篇 |
无线电 | 615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981篇 |
冶金工业 | 2196篇 |
原子能技术 | 619篇 |
自动化技术 | 73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4篇 |
2023年 | 1028篇 |
2022年 | 1883篇 |
2021年 | 2515篇 |
2020年 | 1834篇 |
2019年 | 1552篇 |
2018年 | 1685篇 |
2017年 | 1854篇 |
2016年 | 1645篇 |
2015年 | 2286篇 |
2014年 | 2765篇 |
2013年 | 3267篇 |
2012年 | 3639篇 |
2011年 | 3681篇 |
2010年 | 3507篇 |
2009年 | 3331篇 |
2008年 | 3206篇 |
2007年 | 2814篇 |
2006年 | 2807篇 |
2005年 | 2220篇 |
2004年 | 1595篇 |
2003年 | 1335篇 |
2002年 | 1435篇 |
2001年 | 1260篇 |
2000年 | 1111篇 |
1999年 | 1137篇 |
1998年 | 843篇 |
1997年 | 715篇 |
1996年 | 675篇 |
1995年 | 511篇 |
1994年 | 463篇 |
1993年 | 316篇 |
1992年 | 277篇 |
1991年 | 199篇 |
1990年 | 149篇 |
1989年 | 133篇 |
1988年 | 83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74年 | 2篇 |
1970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电传动履带车辆双侧驱动转矩调节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降低电传动履带车辆双侧驱动转速调节控制策略中电动机控制任务量与难度,提出转矩调节控制策略。结合双侧电机驱动电传动履带车辆动力学特征,分析转矩调节控制策略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把加速踏板、制动踏板以及方向盘操作映射为控制变量γ和ε,结合驱动电机转速一转矩特性设计转矩调节控制策略。在Simulink/Stateflow环境中建立包括驾驶员输入模块、转矩调节控制策略模块、电机及控制器模块以及车辆动力学模块的整车驱动系统模型。不同路面上多工况仿真和实车行驶试验验证了转矩调节控制策略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控制策略已在车辆上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52.
为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恶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将点吸收式与筏式波浪能转换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半潜式多浮体波浪能发电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中央漂浮平台、振荡浮子、液压系统及驱动臂组成,将多个振荡浮子布放于海面上并采集波浪能。为了提高装置的波浪能采集效率,利用AQWA水动力仿真软件对波浪能发电装置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改变模型中浮子的质量、尺寸及结构等参数进行频域计算并分析单个浮子的频域响应;同时对单个浮子及装置整体在波高为1 m,波浪周期分别为5 s和3 s的海况下的时域响应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浮子吃水部分的几何形状对于浮子附加质量及波浪激励力影响较大;同时当浮子的直径为2 m且浮子结构为圆柱形时,浮子的垂荡振幅更大,说明在波浪频率较低时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捕获波浪能,提升装置整体效率;而对于波浪频率较高海域,应当适当增加浮子直径,减轻浮子重量,采用圆锥形浮子,从而更有利于浮子捕获波浪能。采用最优浮子结构后,装置的波浪能捕获宽度比提升约95%,说明选用合适的浮子结构能够有效地提升装置的波浪能采集效率。 相似文献
953.
954.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质量扩散模块,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CFL/EP)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吸湿后的水分浓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在环境温度T=37℃及T=80℃的条件下进行。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为后续的CFL/EP复合材料湿热残余应力的分析打下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955.
随着热处理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炉内压力的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通过炉内压力的有效控制,可以提高热处理的性质,并且能有效地节约资源。80年代我院研制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热处理炉上成功的应用,并可将炉压控制进入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供热量控制和诸多参数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炉压提前量、无波动控制,使热处理的控制水平和加热精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956.
957.
某宾馆空调冷源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浙江省绍兴市某宾馆改造过程中,对三种空调冷源方案从初始投资和运行费用两方面进行了比较:一是风冷热泵冷水机组(单冷);二是螺杆式冷水机组;三是溴化锂冷水机组。结果第一种方案最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58.
959.
介绍了某催化裂化装置轴流风机在检修中发现叶片出现裂纹的情况:222件动叶片应用相控阵检测技术检测,109件存在条形缺陷裂纹,长度3~29 mm,叶根发现的开口裂纹主要分布在受力偏小的非工作面的排气边,并不在直接受力的工作面。优化分析后改进了轴流风机叶片的回装方案:每级确定合理基础叶片,测准基础叶片高度,利用三维坐标机床精确切削和加工新叶片,控制叶片高度与基础叶片高度偏差小于±0.05 mm。改进后对每片叶片进行测频,每级叶片频率分散度均小于标准要求,且轴流风机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解决稠油热采井场因存在难闻恶臭异味,从而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问题。 方法开展了油井伴生恶臭气体含硫化合物分析、以油藏微生物种类为主的生物成因分析和以稠油水热裂解实验为主的热成因分析;针对恶臭气体,开展了喷雾处理工艺研究,比较了亚氯酸钠、过硫酸钠和高锰酸钾对恶臭气体的处理效果;考查了喷雾强度、喷雾压力对恶臭气体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具有一定含量且嗅觉阈值低的甲硫醇、乙硫醇等低分子含硫化合物为稠油井场的恶臭异味主要物质,油藏微生物以海杆菌、假单胞菌和沙雷氏菌为主,不具备产生甲硫醇、乙硫醇等恶臭异味气体的代谢途径,稠油水热裂解产生大量甲硫醇、乙硫醇等恶臭异味气体。质量浓度相同的亚氯酸钠比过硫酸钠和高锰酸钾对恶臭异味气体脱除率高,确定为喷雾处理剂;优化喷雾强度为3.0 m3/(m2·h),喷雾压力为0.4 MPa,对质量浓度为2 000 mg/m3的恶臭气体脱除率可达100%。 结论稠油热采井场的恶臭异味主要为甲硫醇、乙硫醇等低分子含硫有机物,来源于稠油热采开发过程中的水热裂解反应,以亚氯酸钠为处理剂的喷雾处理工艺可以消除甲硫醇、乙硫醇等恶臭异味,为稠油资源的热采开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