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78篇
  免费   9942篇
  国内免费   7376篇
电工技术   7829篇
综合类   10094篇
化学工业   10610篇
金属工艺   5951篇
机械仪表   6584篇
建筑科学   6921篇
矿业工程   3634篇
能源动力   2306篇
轻工业   10092篇
水利工程   3095篇
石油天然气   2924篇
武器工业   1319篇
无线电   93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86篇
冶金工业   3456篇
原子能技术   1610篇
自动化技术   12945篇
  2024年   472篇
  2023年   1267篇
  2022年   3213篇
  2021年   4139篇
  2020年   2931篇
  2019年   2040篇
  2018年   2206篇
  2017年   2453篇
  2016年   2158篇
  2015年   3715篇
  2014年   4845篇
  2013年   5765篇
  2012年   7514篇
  2011年   7859篇
  2010年   7469篇
  2009年   7403篇
  2008年   7824篇
  2007年   7623篇
  2006年   6423篇
  2005年   5287篇
  2004年   3723篇
  2003年   2410篇
  2002年   2196篇
  2001年   2010篇
  2000年   1580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13篇
  1959年   8篇
  195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济南市主城区范围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研、遥感解译和划分标记的手段获取并探究其不透水地表分布。研究发现,济南市主城区范围内绿化率达到33.9%,不透水面积占比为65.3%。采用HIMS-SWMM模型进行小时尺度径流模拟,据此探究济南市主城区范围内各行政区不透水地表格局下其径流系数的变化情况。以2016年7-8月降雨作为输入,整个研究区共降水125.23mm,下渗量为36.33mm,产生的径流量为88.9mm,整个济南市主城区总体径流系数为0.71。各用地类型的不透水面占比与径流系数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其变化分为阈值型和渐变型。对于阈值型用地类型,可进行较为集中的绿化措施或LID措施;对于渐变型用地类型,可采用放缓的逐步绿化或LID措施,在集中改善阈值型用地类型的不透水面占比的同时,辅以较小范围的改善措施,以达到较为经济有效的防止内涝目的。  相似文献   
992.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蒸发的重要因素,分析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对水资源管理有积极作用。遥感Penman-Monteith(P-M)模型是利用遥感手段进行蒸散发模拟的重要方法,且能分别对土壤蒸发和植被散发进行计算。利用遥感P-M模型对望都站的蒸散发进行模拟,并结合地表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模型参数及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遥感P-M模型对望都站蒸散发取得较好效果,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559;(2)土壤含水量变化与遥感P-M模型的土壤蒸发系数间具有不确定性;(3)在本研究的模拟期内,与植被散发相比,土壤含水量变化与土壤蒸发间的一致性更强。  相似文献   
993.
阵列微结构表面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金属表面的力学性能,已逐渐在工程机械、现代交通、现代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阵列微结构表面的典型形貌,制备方法和技术应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面向更高的技术需求,探索具有优质高效特点的阵列微结构表面多物理场复合制备方法;寻找更宽领域的应用,并尝试将各种不同的微结构根据其自身性质分别应用于同一对象的多处局部表面,使应用对象整体性能达到最佳,将是今后阵列微结构表面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94.
LNG冷能用于冷库制冷性能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LNG冷能在冷库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从LNG冷能梯级利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新型LNG冷能制冷的冷库系统,在LNG换热器端和冷库末端实现对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并通过HYSYS模拟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冷库系统COP为1.82,火用效率为80.2%;LNG换热器火用损最大,约占系统总火用损的78.9%,且随LNG进口温度升高而减小;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均随LNG进口温度及气化压力升高而增大;该系统投资回收期为4.77 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LNG冷能为冷库系统冷量来源提供新的选择,在LNG进口端增设蓄冷设备和加压泵均能提高系统COP和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5.
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制备条件下,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高于核桃壳生物质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00~70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增大.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30℃时,生物质炭对苯和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oth模型,计算得到生物质炭最大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8.98 mg/g苯和61.73 mg/g甲苯.生物质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吸附质在生物质炭的表面吸附和粒内扩散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目前驾驶员路径选择估计精度不高的问题,考虑地区、城镇类型、性别、年龄、是否已婚、学历、职业、是否从事全职工作、收入水平、交通拥挤程度、排队长度、延误时间、道路熟悉程度、路径长度、替代路径节省时间等多方面因素,设计了一个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调查方案,并对驾驶员群体开展了网上调查.利用Logit模型及Probit模型分析了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到性别、年龄、是否从事全职工作、延误时间、道路熟悉程度、路径长度、道路拥挤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显著.利用改进的分类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设计了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估计模型,重点针对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的特点对传统CART模型的递归划分与剪枝2个主要算法进行了改进研究.样本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的估计精度可达82%,相比现有模型的估计精度至少提高了6%.研究成果可为交通诱导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7.
对植物叶片点云进行三角剖分是使点云构成结构合理的三角网格,便于对植物叶片形态进行描述。对传统的基于区域生长的三角剖分算法进行改进,在三角剖分的同时对不连续点云进行分割;并在三角剖分的基础上对点云内部孔洞进行分析、修复。利用该算法对含有大量离群点的植物叶片点云进行三角剖分处理,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完成点云三角剖分和分割的同时剔除了离群点的干扰,提取得到的点云边界及内部孔洞的修复,能满足植物建模中叶片重构的要求;该方法同时也对不连续物体表面的重构建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多相编码信号是一类典型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信号,具有类线性调频的特点,其参数估计问题是当前电子侦察信号分析的研究热点.该文基于匹配信号变换理论,推导了截获信号与匹配信号变换时间函数不匹配时的调频斜率估计性能.针对多相编码信号的特点,以及实际电子侦察环境中截获信号存在载频估计误差、信号不完整、噪声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搜索的改进匹配信号变换算法.仿真实验以P4码为例,分析了提出算法的参数估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信号失配问题,估计精度高、速度快,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四异丙醇钛和氧化石墨(GO),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钛(rGO-TiO2)纳米复合敏感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气敏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敏感材料对氨气(NH3)具有良好的室温响应-恢复特性;与单一的rGO相比,复合敏感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响应(rGO-TiO2对10×10-6NH3响应为-0.027,rGO为-0.007)和更好的重复性.此外,还分析了复合材料对NH3的气体敏感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绩效管理是企业将战略转化为行为的过程,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一纵三横"绩效考核体系是基于供电企业现状,对绩效管理的一次探索,它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考核,有效地将企业发展目标层层分解到单位、岗位,实现了责任分解、压力传递,建立了组织和员工"利益共同体",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