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3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1篇 |
综合类 | 111篇 |
化学工业 | 147篇 |
金属工艺 | 105篇 |
机械仪表 | 111篇 |
建筑科学 | 144篇 |
矿业工程 | 34篇 |
能源动力 | 42篇 |
轻工业 | 239篇 |
水利工程 | 55篇 |
石油天然气 | 44篇 |
武器工业 | 53篇 |
无线电 | 15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8篇 |
冶金工业 | 1360篇 |
原子能技术 | 33篇 |
自动化技术 | 2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88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50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81篇 |
1997年 | 226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20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1篇 |
1976年 | 98篇 |
1975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采煤机自主导航截割原理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部煤层构造较为复杂,实现采煤机无人驾驶开采更加困难。在总结采煤机结构和截割调控技术演变历程基础上,提出了采煤机截割调控技术在经历了人工目测截割、机载探测截割、示教记忆截割三个发展阶段后,已经进入到自主导航截的第四阶段,并提出了适用于深部煤层采煤机自动驾驶的导航截割理论与技术框架,包括导航地图、位姿感知、路径规划、姿态控制4项技术内涵,和精细化煤层截割定位地图、精准化煤层截割导航地图、动态化煤层截割导控地图、采煤机融合定位方法、定位精度提升、智采机组全位姿参数矩阵建立、物理-虚拟模型驱动与交互、无人驾驶防冲撞路径规划、截割作业智能调高调直九项关键技术。系统阐述了采煤机自主导航截割技术相关核心技术基本原理:首先,构建煤层智能化开采导航地图,从精细化煤层截割定位、精准化煤层截割导航和动态化煤层截割导控3个关键步骤实现地图构建及更新;其次,通过融合定位和定位精度提升方法,完成了采煤机位姿精确感知;再次,创建智采机组全位姿参数矩阵,并结合物理-虚拟模型驱动与交互技术构建出导航截割数字孪生系统;最后,基于实时综采装备位姿状态和煤层导航地图信息,实现了无人驾驶防干涉防冲撞路径规划、截割滚筒自适应调高控制以及行走路径自动调直控制。从而实现了深部煤层采煤机智能导航截割控制,为智采工作面实现无人作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干旱事件频发,在许多地区日益缺水的背景下,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妥善管理成为迫切需求。基于2018—2022 年鄱阳湖流域逐日地下水位,采用聚类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重心迁移等方法对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地下水埋深多年变化呈现平稳型、“V”型和“N”型三种模式,受2019年、2022 年干旱影响,流域中部地区出现短时间内地下水埋深迅速增大的情况。鄱阳湖流域地下水埋藏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心深四周浅,地下水埋深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汛期地下水埋藏明显较非汛期浅,且地下水埋深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研究成果可为保障鄱阳湖流域水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3.
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不确定性源增多,现代电力系统规模扩大,导致其电力系统概率最优潮流计算更加耗时。其中,网络规模变大将导致单次确定性最优潮流的求解变得更为复杂,而另一方面不确定源变多的潜在后果是必须增加确定性最优潮流的求解次数才能保证输出结果的精确性。针对上述问题,引入离散傅里叶变换法(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ation matrix,DFTM)对概率最优潮流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对其样本点的选取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DFTM法采点数量灵活,同时可以精确地处理具有相关性的随机变量,能够较好地兼顾目前概率最优潮流计算中的精度与速度问题。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118节点算例,以传统蒙特卡洛模拟法的结果作为参考,验证了DFTM法在非对称分布变量所占比例不同场景下的概率最优潮流计算精度与速度优势。并通过与无迹变换法进行对比,进一步展现了DFTM法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84.
现有的电池储能模型一方面认为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和效率为固定不变的,另一方面有关电池储能的充放电过程对循环老化的影响缺少考虑,这与电池单元本体的非线性等效电路模型相违背。因此,考虑电池储能的循环老化成本、需求侧响应,提出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通过对实际电池储能的充放电功率的运行区域进行采样,在凸包络的采样点集合中将非理想状态下的电池储能模型重构为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累积吞吐电量和放电深度的循环老化成本模型,构建了综合成本最小化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并采用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方法求解。在改进的33节点算例上仿真验证了所提基于放电深度的循环老化成本模型的经济性,分析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重构方法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5.
为更好地描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中高次谐波动态的相互作用,基于线性时间周期(Linear Time-Periodic, LTP)系统理论对MMC进行建模,并基于Floquet理论进行MMC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首先通过MMC的桥臂平均值模型建立系统的非线性时间周期系统模型,然后围绕周期轨道将该模型线性化得到MMC的LTP模型,最后通过针对LTP系统的Floquet理论分析MMC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LTP模型可以准确描述MMC的小信号动态响应特性;Floquet分析可以精确刻画MMC参数构成的稳定边界。此外,所提模型和稳定性分析结果通过了基于MMC聚合模型的电磁暂态仿真和验证。 相似文献
86.
87.
88.
无人机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电力工程的应用不断深入,无人机在全生命周期中进行辅助项目实施的应用场景较少。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依托公司勘测设计及总包项目,探索无人机技术在电力工程各阶段的应用实践。为无人机更好地在电力工程项目中应用做一些探讨,丰富无人机在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阻碍热镀锌板出现白锈,提高镀锌层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出添加虫胶水溶液的有机无机复合钝化液。通过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交流阻抗(EIS)、乙酸铅点滴和中性盐雾试验,对比分析基体、硅酸盐+虫胶复合钝化膜与铬酸盐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摩擦法测试对比分析基体和无铬钝化膜试样的附着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对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添加虫胶水溶液的复合钝化膜表面平整致密,72 h中性盐雾试验后的腐蚀面积小于10%。乙酸铅点滴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显示,复合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较基体好。附着力试验测试显示,复合钝化膜具有良好的附着能力。结论因为复合钝化液中的虫胶与硅酸盐交织为O—Si—CH_2结构,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致密的膜层附着在镀锌层表面,使得复合钝化膜致密平整,且使腐蚀过程得到了强烈的抑制。 相似文献